【精选】说课稿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这节课的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40页的内容。《比多少》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的比较打下基础。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生活中的广泛用铺路。
二、教法学法
数学应该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本课设计不断创设富有生活意义的操作活动,激励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生活的数学,从操作中发现,从发现中体验,让“做数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原动力,体现新课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的教学理念。基于以上的知识,并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感知100以内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
一些,多得多,少的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概括力。
3.德育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4.情感目标:激活学生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
多”的主观需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以上目标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形成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
分四层次:导入、新课、练习、总结.
1.导入部分:
猜班级人数:“我班级的人数比40多、比45少”,谁能猜一猜
我班有多少人?通过猜数,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新课部分
现在科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的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针对这样的认识以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本环节我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实践等方法探索新知,具体设计如下:
课件出示鱼缸图(花金鱼15条、黑金鱼10条)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之中的一个词来描述二者之间的数量的多少关系。
再出示“红金鱼48条”的鱼缸图,学生再次依照前面的方法尝试着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三者间数量的多少关系,在描述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概括力。
3.练习部分
基于一年级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易疲劳的特点,我特将此环节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同时也使学生能力主动参与,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4.总结部分
总结课上所学内容,并将课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也要在生活寻找数学知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主动探索求知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意思,锻炼动手操作,应用知识的能力。
[说教材]
《圈儿变变变》是省编教材大班下学期主题十一《什么变了》中二级主题《我让材料变化》中的一节活动。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大班幼儿的探索求知意识越来越强,对自己及周围发生的变化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本节活动通过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塑料圈儿,让幼儿创造性的进行操作,展开丰富的想象,探索把塑料圈儿想象成不同物体的不同玩法,达到扩展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兴趣的目的。它的材料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起幼儿的操作欲望,体现了健康,社会,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结合《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我确立了情感、能力、动作等方面的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玩圈儿及与小伙伴合作玩圈儿的乐趣。
2、培养幼儿把圈儿想象成不同物体进行游戏的能力。
3、指导幼儿练习钻、爬、跑、跳等基本动作。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培养幼儿把圈儿想象成不同物体进行游戏的能力。
[说教法]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方法:
1、谈话法:谈话包括师幼、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活动开始部分,我通过提问“塑料圈儿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去玩?”等问题,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幼儿探索塑料圈儿玩法的兴趣。
2、操作法: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此活动中我鼓励幼儿根据自己能力与经验自由玩圈儿及合作玩圈儿,大胆进行操作,既满足幼儿动手的需要,又是对活动教育意义的一次提升,变“想象”为“行动”。
3、游戏法:本节活动以“玩圈儿”的方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4、展示法:每个幼儿都有展示自我的需要,操作后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既是对幼儿这种需要的满足,又是对幼儿探索的一种肯定,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就感,使之更乐于参与。
5、直观演示法:通过播放幼儿玩圈儿的录象,使幼儿直观的获得知识经验,使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扩展想象,开阔思维。
[说学法]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运用动手操作法、展示法、游戏法, 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等来获得知识经验。因为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所以整节活动中,幼儿在玩圈儿中去想象、去探索、去发现,全身心的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展现的空间。
[说活动程序]
1.活动身体,做好准备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圈儿操。此环节4分钟,充分活动身体,为接下来得活动做好身体上的准备。
2.师幼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提问:“塑料圈儿像什么?”“我们还可以怎样去玩?”等问题,引导幼儿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激发幼儿探索塑料圈儿玩法的兴趣。此环节2分钟。
3.自由玩圈,探索玩法
在此环节中幼儿自由玩圈儿,可独立玩也可以多人玩。探索圈儿的多种玩法。
这一环节目的是通过幼儿自己的探索,相互间的模仿掌握圈儿更多的玩法,教师以同伴的角色和幼儿一起游戏,观察幼儿活动,鼓励幼儿将圈儿当成替代物进行游戏。如:幼儿把圈儿当作“车轮”“方向盘”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并鼓励其再想出其他玩法,引导幼儿的游戏更深入。 此环节5分钟。
4.介绍玩法,展示交流
①、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把圈儿变成什么,并玩给大家看。
②、课件出示小朋友合作玩圈儿的录像。如:“变成‘车轮’滚一滚”、“变成‘山洞’钻一钻”、“变成‘陀螺’转一转”、“变成‘花瓣’跳一跳”、“变成‘乌龟壳’爬一爬”、“变成‘方向盘’开一开”……幼儿可以跟着一起玩一玩。
录像的播放可以使幼儿在已有基础上,扩展想象,增加经验。同时教师在玩的过程中指导幼儿练习钻、爬、跑、跳等基本动作。此环节9分钟。
5.尝试合作,分享经验
幼儿互相欣赏各自想出的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儿,将圈儿想象成各种物体进行游戏。
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让幼儿体验到创造性的玩圈儿的乐趣。此环节6分钟。
6.集体游戏,体验快乐
教师出示“大灰狼”头饰,介绍游戏规则:“大灰狼发出指令‘变成陀螺’,幼儿将自己的圈儿变成陀螺,做错的小朋友会被‘吃掉’”。
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习得经验,真正体现玩中学、学中乐。
在游戏中自然结束。此环节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