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说课稿模板8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1.教材内容

  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其主要是学习五个动词短语的过去式,让同学能够利用这些短语进行描述自身过去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运用主要句型询问他人在过的时间里做过什么?

1.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英语课程规范>>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听、 说 、认读Let’s read 中动词短语的过去式,初步了解一般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和其发音规则。

  【能力目标】能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自身在过去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如:I watched TV last weeked.能用本课的句型和短语进行问答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d ?I watced TV.

  【情感目标】在实际的对话练习中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和团结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掌握let’s laern局部动词短语的过去式以和就过去的时间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答。难点是掌握本课的五个动词过去式的发音。

  说教法

1.教法设计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同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同学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作为教学重点,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法-----让同学通过考虑、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本课学习任务.

2. 学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从同学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动身,倡议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大胆实践,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同学的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设计

1. 导入设计

  (1)warm up

  在热身时让同学一起说唱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中的chant.让同学进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同时复习与周末相关的动词短语。.

  2. 新课出现

  (1) 出示日历图片

  出示日历让同学能根据具体的时间日期回答问题,同时导入了本课的课题。

  【设计思路】 同学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也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起到知识循环的作用.

  (2)出现新句型

  假如我们要询问对方上个周末干了什么,该怎么问呢?随机出示新句型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d

说课稿 篇2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以后系统的学习小数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材先安排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再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最后介绍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第一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从测量长度的实际问题引入,第二个例题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从文具用品的价格引入,每一个例题的呈现都是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从而使学生更生动更具体也更自然的学习数学。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地位,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

  2、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商品的价格标签。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之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属于小数的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数的含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立足发展说策略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直观演示法为主,辅以谈话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生生互动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以教材定教法,以教法定学法”的策略告诉我们,学法和教法是和谐统一的,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钱学森曾经说过:科学与人文精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如果说数学教学的科学性是刚性的话,那么人文性就是它的柔性。人文精神需要的是渗透,需要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为了使数学教学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洋溢着情趣,充满着智慧,在教学中我营造的是一种平和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师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把数学教学定位在有意和无意之间。

三、情境互动说流程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3分钟(2)联系实际,探究新知;25分钟(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9分钟(4)引导学生总结。3分钟

  第一版块: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体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发现,我们教科书的价格都是以小数的形式呈现的。因此,完全可以把数学课本的价格作为本课课题的切入点。通过让学生猜一猜,再看一看的形式,引出生活中的小数,揭示出本节课的课题:《认识小数》

  第二板块: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

  首先情境引入:小明搬新家,要买一张新书桌,接到**的任务,和朋友小红一起到超市里去挑选,测量并记录下书桌面的长和宽。这时,课件出示:测量结果书桌面的长5分米,宽4分米。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的问题上来,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得出结论:5分米就是10分之5米,4分米就是10分之4米。这时,教师明确的告诉学生:10分之5米还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0.5米,教学读数时,可以让学生先尝试读,有困难教师再做指导。“那么,10分之4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先说一说,再读一读。在这里,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在教学时做到了有扶有放,收放自如,达到认知的迁移的目的。然后插入“想想做做”里的第一个习题。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加深对一位小数的理解,完成“十分之几米”到“零点几米”的认知过渡,建立起关于小数的数感。

  第二步骤是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这里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课件出示:小明和小红挑选好书桌后,在超市里买了一些文具,分别是:铅笔3角,学生尺7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先提出问题:这些钱数也可以用小数表示吗?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了学生的表现欲,促使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投入到数学活动中来。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对比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最后达成共识:3角就是0.3元;7角就是0.7元;1元2角就是1.2元;3元5角就是3.5元。

  这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又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的交锋,思维的共享,达到了学习互补的目的。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飞跃。

  第三步骤是认识自然数和整数

  我设计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然后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区分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并指出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简单数学概念的能力,这样的设计既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又可以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板块: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程标准〉〉指出:练习,要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为了使课内的练习起到促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我在组织练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练习的形式多样,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练习的难度逐步加深,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一个练习:抢答

  抢答1:实物投影出示商店里各种物品的价格标签,让学生说出小数。

  抢答2:出示一组分数,说出小数。这里故意出示一个分母不是10的分数,引起学生的讨论交流,明确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练习:看图先写出分数,再写出小数。

  第三个练习:你能帮助他们吗?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结果。

  第四板块:引导学生总结

  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使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了他们自我梳理知识的能力。

  纵观本课,每个教学环节的引入,都注意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启发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交流,提供了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又有自己的思考,探索,也有小组内的生生互动,每种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是恰当的、可行的和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观察、比较、交流和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深切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