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弯曲》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篇一:抵抗弯曲说课稿

  我说课的课题是《抵抗弯曲》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教科版六年级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节课的内容。

  根据这一章的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结合六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了解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梁”和“柱”,同时了解梁比柱更容易弯曲。

  2、经历和体验两个实验,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继续加强学会识别和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的对比试验法。

  4、发展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的制定,我确立了本课时的重难点:

  重点: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 难点:识别变量和不变量,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铁垫圈;尺子

二、说教法

  根据《抵抗弯曲》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对比实验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三、说学法

  分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科学兴趣、素养。

四、说教学策略、方法及过程

  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探究增加宽度和厚度都均可以提高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下面,我具体说一下这个环节

  1、谈话导入,明确研究主题

  谈对面工地想引出房子,从黄河跨过,想引出桥梁,然后观察房子和桥梁的相似之处,从而引到要研究的主题,房子和桥梁都由竖放的材料和横放的材料支撑。

  2、实验前探究。

  认识柱子和横梁、讨论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通过引导,基本和上说出了影响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的因素。

  3、直观演示法,用对比实验探究横梁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

  预测、实测、记录、分析、结论

  4、放手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培养他们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5、把科学知识运用于科学,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6、布置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的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这样设计,看起来有点乱,但还是能看出本节课探究的内容,也可了解下节课要探究的东西,相对直观点。

六、说反思。

  1、时间是不是安排的不够合理,没突出重点和难点。

  2、处理变量的问题上有的啰嗦、有的没处理,比如出现不同组不同的数据,应该讲给学生这儿由于操作难免有误差。

  3、演示实验叫学生上台合作完成效果可能会更好。

  4、最后归纳本节内容,可一借学生的口说出来才达到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简单认识,不妥之处敬请老师们多多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篇二:抵抗弯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宽度、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宽度、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根据科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宽度、厚度可以显著增加纸条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技能:通过抵抗弯曲的探究活动,发展识别与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数据,制作曲线图,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现象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学习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体会到科学和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决定以探究“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为教学重点,学生对横梁立着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为本课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认识了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一些力。并通过前三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操作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变量和制作简单的曲线图及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三、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我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把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探究,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及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