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说课稿
本次评优课使我深受启发,并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以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进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只是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最后对本节课做几点说明:
一、关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的说明
空间想像能力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本课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及多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思维逐步抽象概括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几何体、图片及课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时间、空间中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想像、探讨交流、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得到提升。
二、关于本课整体设计的说明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画法探究―→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4)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想像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5)在教学评价上,本课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努力程度与参与度)。
以上是我依据《三视图》这一节评优课课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学设计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评优课”作为“问题课”,就此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经验。有了问题,才有可能进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发展。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3.实用三视图说课稿
4.三视图说课稿范文
5.美术三视图课件
7.胶体的说课稿
8.观察物体的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