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怀念母亲》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怀念母亲》,《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者表达的深厚的感情缺乏体验,在感受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把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在一起,重点确定了以下两条。
1、通过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食不下咽、寝不安席、频来入梦、思潮起伏、可见一斑”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所以确定这样两条目标,主要是考虑到为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首先就要做到:教学目标简明。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把引导学生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来理解作者对亲生母亲怀念确定为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学文做准备,我在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搜集关于季羡林的资料。
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阅读探究法、以读代讲法、情景教学法。我重点运用的是阅读探究法,因为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探究阅读中,加深理解,受到熏陶,获得启迪。”学法是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读中悟,再悟中读。
我打算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第一课时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下面我重点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整体教学思路是紧紧围绕怀念母亲这个题眼,共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初读感知,引出怀念母亲
二、抓关键点,品悟怀念母亲
三、拓展延伸,升华怀念母亲
力图在前面“教学目标简明”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环节的简化。
(一)初读感知,引出怀念母亲
首先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并质疑。学生的问题可能是他的母亲是谁?是谁怀念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这时可以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老师也出示季羡林生平和主要经历,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古语说的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从质疑课题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读中生疑,疑由学解,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阅读的情境。
然后,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课文主要了的是对两位母亲的怀念。相机板书:亲生母亲祖国母亲
(二)抓关键点,品悟怀念母亲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静下心来,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两位母亲都很怀念?用笔划出相关内容,并在旁边写写感受。
【这一环节要给足学生时间自读自悟,让学生拥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经过默读,学生的目光会聚焦到第三自然段话,出示句子,我鼓励学生针对找到的这一段话质疑,学生的问题可能是(“频来入梦”什么意思,母亲和祖国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
就此我以频来入梦为抓手,突出重点,首先运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频来入梦的频字,出示字典中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理解了频,频来入梦就迎刃而解。然后抓住两位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眷恋。
我在处理对亲生母亲的怀念时,上挂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先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恨等词句进行理解,然后通过朗读、指明读,师范读,齐读等形式,感受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愧疚的怀念之情。学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读不好,这时老师相机口述补充资料,季羡林先生自幼离家读书,寄人篱下的他更是渴望能有母亲相伴与左右,他曾发誓一旦大学毕业,就立即迎养在农村的母亲,然而没有等到他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永远的离开了,这正应验了一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他怎能不悔恨呢,所以他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啊!
这个时候再读书,学生就有所悟,有所体验了。自然的融入到季老对母亲的怀念之中。
【这样设计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由于学生对作者失去母亲的痛苦缺乏体验,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适时引入资料冲击学生的听觉和心灵,最终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我们再回到课文,祖国母亲为何也频来入梦呢?这一部分的处理我下连季老的几则日记。
这部分让学生抓住难理解的语句品析感悟。通过学生交流质疑锁定在这句话出示“为什么说怀念故乡的感觉是凄凉的又是甜蜜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呢?老师引导,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而此时的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又因为什么而感到甜蜜呢?
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
在这里,我设计了一处想象说话:
通过想象说话,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从而体会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然后深情朗读,再次走进季老的心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就是将学生置身于课文之中,与作者息息相通,产生共鸣。真正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做到“简约的内容、深入的对话”。
基于以上对重点的突破,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较深的感触,以读带讲,其他日记内容。
然后齐读第一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总结出季老对两位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板书崇高敬意真挚爱慕。
回顾以上环节,我力图在探究阅读的过程里,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景,以关键词为抓手,以中心句为核心,以文意兼得为目标,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读为本,这正是运用了语文教学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升华怀念母亲
出示阅读链接我的中国心,学生先齐读歌词,然后跟着音乐唱。
本环节通过动情的朗读和放声的歌唱,为学生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最后布置作业
读写结合,季羡林先生独在异国他乡,在凄冷的黑夜里,望着满天的繁星,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课下写下来。
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力图体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中心,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总结:总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我想通过以上“目标的简明、环节的简化、内容的简约、方法的简便”真正实现“简单教语文,完全为学生,扎实促发展”。
我的说课完毕,说课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