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说课稿范文

时间:2021-08-31

  一、教材分析

比例尺说课稿范文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比例尺》。它是学生学完“比”、“正反比例关系”及“图形的放缩”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现行教材中,没有比例和解比例,所以有关计算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另外,本节课暂不涉及放大图形的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各种图形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讲解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学生有感性认识,同时也会饶有兴趣的。

  三、教法学法

  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

  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

  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四、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导入激趣。上课开始,教师给学生看一把装在套中的尺,问学生者可能是比例尺吗?回答不一。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这样造成了悬念,激发了探究欲望。接着借助成语,展开联想。板书以 当 。让学生填空。在此基础上,问学生以三当几?以七当几?你是怎么算的?反过来,以几当五十,以多少当一百二十?你是怎样算的?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2、意义建构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首先让学生将一个长100米,宽80米的长方形操场,画在一张纸上。学生不能按原来大小画,只有想办法缩小。当学生画好时,教师找一大一小两幅图,展示给学生看,问:“哪一张画错了?”“没有错,他们缩小的程度不一样。” “那你能在图上标注出你缩小的标准吗?”然后让学生尝试标注。学生在标注时教师巡视,找有代表性的,如“以一当千”,“以一当五百”;“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10米”,“图上8厘米相当实际80米”;“1:1000”,“1:500”等等贴在黑板上,并摘抄下标注。这一过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开放空间,关注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议:议什么呢?先议标注的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学生结合自己和同伴的标注,及黑板上的板书,讨论交流:形式有多样,但表示的内容会不会一样呢?然后师生共同根据表示的内容进行分类,调整板书。再议意义相同哪种最优。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比例尺的意义,强调注意点。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说具体比例尺的意思。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刚才得到的比例尺和老师提供的比例尺意义。这样安排有利于突破“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比例尺”这一难点。

  总之,让学生经历比例尺的产生过程,比知道比例尺意义本身更有价值。

  完成了意义建构,接着就是实际应用

  3、实际应用:

  (一)基本运用

  我设计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1>求比例尺问题: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判断下列几句话中,哪些比是比例尺,哪些不是.

  (1)图上宽与图上长的比是1∶2 ( )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1/400是 ( )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 ∶160000( )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 ∶1 ( )

  (5)图上长与实际宽的比是1 ∶200 ( )

  通过比较判断说理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2〉 求实际距离这是比例尺应用最常见的问题。因为北师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所以必须让学生运用比例尺意义,进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题目,边出示边引导:“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是20.3厘米,深圳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学生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然后总结方法。

  <3>求图上距离问题。有前面的基础,学生可以尝试着自己解答。所以这里教师出示相关条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然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题:“深圳到上海的 距离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国地图上,深圳到上海的图上距离会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单位统一。

  在这个基本运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

  为了拓宽知识面安排如下拓展练习。

  (1)出示一张老师的照片(没有背景,纯人像),让学生猜测比例尺,然后讨论用什么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中国地图,测算你的家乡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解答这两个练习,既使学生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和运用,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总结全课:开始老师拿的是比例尺吗?什么叫比例尺呢?它有什么用呢?这样照应了开头,解开学生心中疑团,也概括了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板书反应出比例尺产生的过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点,便于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启发学生总结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