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猴妈妈要把6个桃分给2只小猴,你猜猴妈妈会怎样分?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

  (1) 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小猴分5个;

  (2) 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小猴分4个;

  (3) 每只小猴分3个。

  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 这几种分法你认为哪种最公平?为什么?

  3. 小结: 每只小猴都分3个,也可以说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说明: 通过富有情趣的素材,让学生在猜测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意义。]

二、 说一说,下面哪幅图表示平均分

  1. 出示两幅图: 第一幅图9颗草莓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3颗;第二幅图10颗草莓放在2个盘子里,一盘放6颗,另一盘放4颗。

  2. 提问: 第一幅图为什么表示平均分?这是把几颗草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3. 第二幅图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

  [说明: 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辨析中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