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对一次性筷子的思考 二、分配角色:
1.环保局工作人员
2.博士生
3.高中学生
4.中学教师
5.卖盒饭的小商贩
6.游客
7.记者(兼主持)
三、参加人数:8(有一位工作人员)
四、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
根据个人的角色不同,征询各种意见,进行了几次调查活动,写了调查报告;听取各种社会角色对此问题的看法,确立个人的社会角色的立场;查询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参考书目及文献:
《环境关系》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环境教育》杂志:1998年2、3、4月
《环境保护常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环境科学实践手册》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共享未来》少年儿童出版社
《少年科学》97年第4期;98年第6、7、8、期
《城市导报》1998-1999年
《新周刊》1998-1999年
《新民晚报》1998-1999年
《文汇报》1998-1999年
五、主持人:刘珺
六、指导教师:严黎炜、贾志辉
七、日程:1998/环保局工作人员:的确,一次性筷子在使用时非常简单、快速,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它的弊端。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全国森林覆盖率1949年为7.5%,1991年提高为13.4%,但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则更少,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3%,算一算,平均每人又能有几棵树来做一次性筷子呢?由于造一次性筷子等原因,而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已经使我国的外兴安林几乎棵木不存,大兴安林也危在旦夕。所以我觉得一次性筷子是弊大于利的。
对于这一次性筷子的解决问题,我还是有一点个人的建议想说一说。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于事后补救,为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寻求处理的方法。指标的同时也要治本,要做到标本兼治,要把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扼杀在摇篮里,在树木在未被砍下之前,就以制订法律法规和运用行政手段的形式来制止乱砍滥伐和限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不过,我国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