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中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背景和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掌握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探究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悟改革家敢为天下先的斗争精神,形成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欧洲发生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难点】
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赎罪券图片。讲述这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天主教教皇兜售的赎罪券,提问学生:教皇为什么要出售赎罪券?他的这一举动产生了什么影响?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背景
1、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前两段内容,提问:为什么会进行宗教改革?在学生思考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对人们进行严密的精神统治,占有大量的土地,对各国人民大肆搜刮。文艺复兴使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日益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这是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教师继续提问:为什么会在德国发生宗教改革?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总结。16世纪的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强调这一事件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教师简要介绍教会宣称的谎言激怒了神学教授马丁·路德,他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二)内容
1、教师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并让同学们结合教材,说说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主张?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他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主张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坚持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国家权力高于教会,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形成了新教。
2、教师提问:新教除了路德派以外,还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教师补充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
(三)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宗教改革的性质是什么?宗教改革的传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首先,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2、作业:请同学们课下分析总结宗教改革同文艺复兴时期思想的关系。
四、板书设计
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