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推荐】教学设计方案汇编4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一专题编排的。而《识字5》是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学习目标

  (一)认识“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记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5条谚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一)教师的准备:课件、生字卡、一把一次性筷子

  (二)学生的准备:1.认真预习课文。(画出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2.用卡纸画好、剪好边框,以备制作谚语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温故而知新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四个单元的课文了,从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懂得了不少道理。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第五单元的课文又是讲什么的呢?请翻开语文书第83页,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识字5》。《识字5》收集了几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板书:谚语)

  3.简单介绍谚语。(课件出示: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

  4.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气象方面的谚语,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

  初三初四娥眉月,十五十六月团圆。

  朝看太阳辨西东,夜望北斗知北南。

  蜻蜓低飞江湖畔,即将有雨在眼前。

  大雁北飞天将暖,燕子南归气转寒。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过渡:谚语读起来朗朗上口,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道理,你们想学习更多的谚语吗?那赶快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认真读,注意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拼读。)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听录音朗读,体会读书的节奏。

  4.齐读课文。

  三、识记生字

  过渡:同学们真棒!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请把书本放下。看,生字宝宝带着他的好朋友排好队来迎接我们了,快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课件出示生字词)

  1.自由拼读生字词。

  2.说说在读音上,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在读音上要注意的地方。)并相

  机利用开火车的方式重点读一读容易读错的生字。(如:柴、折、搓、绳)

  3.如果没有了拼音宝宝的帮助,你还能把生字读准确吗?(自由读、指名读、开8竖列火车读)

  4.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能认识这些生字,想必一定有什么很好的记字方法。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指名汇报)

  5.师小结:通过这么多小朋友想出的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我们记字就容易多了!真是“人多计谋广”。(卡片同时出示:人多计谋广)

  6.游戏巩固生字:踩地雷

  四、再读课文,体会谚语的意思

  过渡:生字宝宝玩累了,回到了谚语里,谁来把你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听?

  1.指名读。

  2.齐读课文。

  3.真是团结力量大,(板书:贴卡片──团结力量大)同学们读得多好,声音多响亮啊!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幅幅画面。你觉得课文里哪一句话送给他们最合适了?

  4.课件出示谚语相关的图画:

  (1)柴多火烧得旺的画面。(柴多火焰高。)

  (2)大片树林。(讲解有关植树防止风沙的故事。)(树多成林不怕风。)

  (3)出示“搓绳”的画面。(线多搓绳挑千斤。)

  (4)众人抗洪、抗震图。(人心齐,泰山移。)

  (5)百花齐放的情境图。问:春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百花盛开的季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5.实验:请一个小朋友到讲台上折一根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怎么了?(筷子轻轻就被折断了)请班上最大力的同学折一把筷子,其他小朋友观察,筷子有什么变化?(他使劲折筷子,筷子没有折断。)从这个实验,你懂得了什么?(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折断。团结力量大。)

  五、书写生字

  1.出示“斤”与“折”。

  2.观察两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斤”。提示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撇要平,第二撇是竖撇,横要右伸,竖要垂直。

  4.师范写“折”,把“斤”的写法引申到“折”字。提示要注意的地方:字体左窄右宽。

  5.学生先认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再动笔书写。

六、实践活动──做谚语卡

  同学们在课前已经绘制好的卡片里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谚语,以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七、作业

  1.认真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选做:制作一张谚语卡,把它送给自己最要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识字5(谚语)

  团结力量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创设“买电器”的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转变教师角色,鼓励与尊重学生的独立意识,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成为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我校的学生近期大部分涉及到搬迁到新居,大多数学生都有和家长一起逛家电商场的经历来创设了陪同学逛商场。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对于一些学生来讲,整百、整十数的加减口算他们已经能够正确计算,但是对算理的理解还比较欠缺。所以,这节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口算的方法和优化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体会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

  掌握整百、整十数加减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为新课作铺垫。

  1、口算

  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 同学们,今天xxx上课前悄悄告诉谢老师他们家的一件高兴的事,你们想听吗?那我让她来告诉大家。同时她也想我们班同学帮他一个忙。我们来听听。

  生1:我们要搬新家了!要买一些电器,我想请全班同学和谢老师一起先去商场逛逛。

  (课件出示情境图)

  三、猜价钱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种电器的价钱吗?谁来猜猜?注意听老师给的提示哦。(指名学生猜)

  1.洗衣机的价钱是个整百数,它在400~600之间。(500元)

  2.电冰箱的价钱由9个百和6个十组成。(960元)

  3.电视机的价钱刚好是8张人民币的钱数。(800元)

  4.电风扇的价钱也是个整百数,是这几种电器里最便宜的,比300元还少。(200元)

  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万以内数加法

  师: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

  生3:买一台电冰箱比买一台电视机贵多少钱?

  师:我想要一个提问题的机会。师:贵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多用钱的意思。

  生4:略

  师:谢老师也想买电器,我最想买的是洗衣机和电视机所以我特别想知道生2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多少?我要带多少钱去买。谁先来列出算式。

  生5:500+800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算出结果?

  生1: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也是1300。

  生2:从800里拿500和5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生3:从500里拿200和8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

  师肯定学生的想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师:小结,500+800,和刚才我们口算练习的50+80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领悟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的计算方法和百以内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数的范围变大了)

  2.万以内数减法

  试做生2的问题。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计算方法。)至少用三种方法,做完后说说你的感受。(优化方法)

  3.练习

  师:这几种方法都能帮我们解决整百数加减的口算再用你喜欢的方法帮谢老师解决一个问题,请问这里的最贵的和最便宜的电器相差多少钱?或选者一共多少钱?

  师:老师觉得同学们对整百加整百的计算太容易了,我想再提一个更难的问题,你们有信心来解决吗?

  问题:谢老师今天带了20xx元钱,想把这些电器每样都买一个,钱够吗?

  先估计一下再算一算。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方法一:不够,用20xx-500-960-800-200不够减。

  方法二:500+960+800+200=2140(元)

  2140元>20xx元

  学生说出结果后,能说计算方法

  五、游戏 :

  师说一个数,生说算式,要求结果是老师说的数,可以是减法算式,也可以是加法算式。

  六、小结:

  师:好了,通过今天的学习,到你们搬新家买电器的进行价格计算的时候,你能用又快又好的方法计算了吗?那好,现在请同学们为这节课打分,总分是200分,你的表现是100分,谢老师的表现是100分。

  七、教学反思:

  今天我上了(加与减一)单元第一课〈买电器〉,主要想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是在学习了 “10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在“整十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它们算理相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让学生们自主的通过迁移类推的方法来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中,我将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时间与空间,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关注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的优化。教材中提供的是“买电器”这样一个富有现实性的素材,我在设计本课时,通过对这一素材的合理的编排与重组,整节课的设计力图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切地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在真正的理解数学,是“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且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师:谢老师也想买电器,我最想买的是洗衣机和电视机所以我特别想知道生2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多少?我要带多少钱去买。谁先来列出算式。

  生5:500+800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算出结果?自己先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想好后,就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吧。大家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方法算得比较快,哪一组想的方法最多?

  生1:5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也是1300。

  生2:从800里拿500和5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生3:从500里拿200和800相加,得1000,再加300也是1300。

  生3:把500和800末尾的“0”遮住,因为5+8=13 所以500+800=1300。

  师:哪来的5?你把500看成5,这个5应该表示5个——(百),8就表示8个百。

  生4:用计数器在百位上先拨出5颗小珠,接着在百位上添上8颗小珠,千位上就有13颗小珠,表示13个百。

  生5:用竖式计算。

  师肯定学生的想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师:小结,500+800,和刚才我们口算练习的50+80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了不起!现在能用这些方法都来算一算第二个问题吗?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反思:在探索过程中,我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的含义。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迁移运用,体验到最优的算法。

  生3:把500和800末尾的“0”遮住,因为5+8=13 所以500+800=1300。

  师:哪来的5?你把500看成5,这个5应该表示5个——(百),8就表示8个百。

  反思:其实学生这样说是对的,他的想法是根据计数器上的数位对齐,而我还没理解,就强加给他一个想法,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充分预设到学生的回答想法,而遇到这种回答时,我也没有认真倾听,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老师也要养成认真倾听学生发言的习惯,从中可能发现很多以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