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23页,第24页“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简析】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可以加深和拓展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认识图形的经验与方法。例题1首先提供现实背景让学生从中找三角形,并说说生活中看到过的三角形,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让学生动手做出一个三角形,从而体会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并抽象出图形,进而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形成三角型概念。例题2则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关系,发现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教材还安排来“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操作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的过程,自主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能利用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有趣的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判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其产生对生活的理性思维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设计思路】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于一个知识点更多的是关注它是什么,而忽视它为什么是这样。因此在教学中添加了从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角”中引出三角形,找到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后,回过来让学生给三角形取名,让学生明白“三角形”名称存在的理由。既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加深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图形王国里有许多图形,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图形(板书:认识)
2、你想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了解这个新图形的哪些方面呢?
【设计意图:认识图形正如认识人一样,一般要知道它的名称、形状、特征。三角形的名称和形状,学生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本课教学的重点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课前活动通过把“人”“物”进行关联,有助于学生明白需要认识三角形的哪些方面。】
二、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同学们,赵老师要来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谁的记性最好,准备好了吗?
2、多媒体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正方形、锐角三角形、圆。(2秒后隐去)提问:刚才出现的图形中哪种图形最多?再看一遍。
3、继续看下去,多媒体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2秒后隐去)
提问:和第一次比少了什么图形?再看一遍
4、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补充板书:三角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名称和形状,通过这样一个“比眼力”和“比记性”的游戏活动,既让学生一下子集中了注意力,又巧妙地在“多”与“少”的比较中一下子推出了“主人公”——三角形。】
5、(出示例题1的`图片)你能在这张图片中找到三角形吗?
在我们身边你能找到三角形吗?(指名说)在教室里你能找到三角形吗?
6、谈话:生活中的许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一起来看看。
【设计意图:从在游戏中找平面图形中的三角形,到找实际照片中的三角形,到找身边生活中的三角形,强化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视觉印象。】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感受三角形的边角特征。
(1)谈话:刚才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了许多三角形,,那你能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小组活动)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①用小棒摆的。(你用了几根小棒围成的?)(板书:3根小棒)
②在钉子板上围的。(把橡皮筋分成了几段?)(板书:3段)
③沿三角尺的边画的。(你画了几条首尾相接的线段?)(板书:3条线段)
④用直尺在方格纸上画的。(你画了几条首尾相接的线段?)(板书:3条线段)
(3)同学们真棒,都能用自己的方法做出了三角形。请看黑板,这个图形认识吗?请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你能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吗?(指名到黑板上画)
(4)你会把角变成一个三角形吗?由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能说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5)通过刚才的做一做和现在的变一变,你知道三角形有哪些特征?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三角形了吧?
(6)你认为还可以给它取个什么名字?(板书:三边形)
不过啊,我们生活中还是习惯叫它三角形。
【设计意图:在学生做三角形活动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在汇报怎样做三角形中能够关注到三角形的构造。通过让学生把以前学过的角变成三角形的环节,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三角形不仅可以来自生活的抽象,还可以来自知识的演变。更重要的是,从角过渡到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得到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另外,让学生自己思考三角形名称的由来,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借此进一步强化了三角形的边角特征。】
2、巩固与过渡
(1)同学们会做三角形了,下面我们要在点子图上画出两个不同的三角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拿学生作业交流:你是怎么画的?(画三角形时我们可以先确定它的三个顶点。)
(2)这三个点能画在同一条直线上吗?看来啊,只要三个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两两相连就能够画出三角形,那么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3、研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谈话: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长度分别为10厘米、6厘米、5厘米、4厘米的四根小棒,任意选三根围一围,看看能否围成三角形。可以把每一次所用小棒的数据记录在作业纸的表格中。
(2)交流:谁来说说你选了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吗?
(3)同学们每次都是选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里面又有怎样的奥秘呢?我们先来观察这个三角形(6cm、5cm、10cm)。
(4)仔细观察,比较三根小棒的长度,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可以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引导学生发现:6+5>10、6+10>5、5+10>6。
(板书:三角形两条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5)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这个三角形(4cm、5cm、6cm)的三条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关系?
指名交流:4+5>6、4+6>5、5+6>4。
(6)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出示6cm、4cm、10cm。)
(7)出示(4cm5cm10cm):指出:再次说明两条边的长度和要大于第三边,但现在有两条边的长度和等小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请同学们思考:在判断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时,是不是要把所有的两边之和都算出来和第三边作比较?
【设计意图:探究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探索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既理解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学生也能对这部分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可谓一举数得。】
三、综合练习,巩固深化
1、老师这里还有几组线段要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下面我们要采取抢答的形式,老师说开始,你就可以站起来回答,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好吗?①6cm、9cm、3cm;②7m、6m、5m;③4dm、10dm、8dm。
【设计意图:此题采用抢答形式,强化了学生自觉运用三角形围成的快捷判断方法的意识。其中,变化了数据后的单位名称,用意是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
2、放学后老师还要去趟少年宫,请看(出示地图),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路最近呢?你是怎么想的,能用今天的知识来解释吗?
3、拓展
(1)有一个活动角,已知这条边是2cm,这条边是5cm,请问第三条边可以是几厘米(填整数)?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最短边是5cm,另外两条边可以是几厘米?
(3)如果三条边的和是5cm,三条边分别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这一题是开放题,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另外,第(1)小题的设计与新授过程中“由角演变成三角形”这一教学环节相呼应,又使他们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四、全课总结
刚才同学们都想了解新图形的名字、样子、特征,现在都了解了吗?谁愿意把你了解的知识介绍给同学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