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鲁迅《早》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教学设计1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梅花的“早”与鲁迅“早”的相似之处。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能够理解并学习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 。(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 。(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 。因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 ,鲁迅 。所以 。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将课文主题揭示出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教学反思:

  整个课堂设计围绕重点,紧抓主线,循序渐进。诵读环节,既注意整体效果又能兼顾个体的个性朗读;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既有关联词语对课文的概括训练,又有鲁迅刻下“早”之后的想象训练,在教学中遵循先扶后放的指导思想,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

  一、一线串珠,直奔主题。

  在执教伊始我紧抓课题“早”直奔主题,引导学生找到课文叙述的重点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然后直奔重点段落深入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这样贯穿全课,一珠串线,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二、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有个过程的,在引导学生。在研读梅花的“早”时我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梅花形态,再出示文章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对照图片,结合课文文字让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补充梅花的诗句,加深认识,逐步深入。

  三、语言训练,挖掘文本深意

  在本课教学中我十分注意学生的语言训练,在梅花环节,通过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梅花的过程就是学生积极创作的过程,通过自己眼中的梅花与文章中的梅花相对应,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研读鲁迅“早”的故事时,我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相机出示三组关联词语要求学生按要求填空,让学生在辩与不辨中寻找思想碰撞的火花,深挖鲁迅辩与不辨背后的深意,从而理解鲁迅严格要求自己的品格。接着出示鲁迅的成就介绍,让学生明白任何的成功都离不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恒心毅力,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格。

  在学习了梅花的“早”与鲁迅的“早”之后,我抛出文章为什么要写他们的“早”,引导学生寻找相似之处,从而理解作者用意,升华文章主题,水到渠成。

  当然,当然这节课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在过渡与教师语言的精炼上还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