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与问》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习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习,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