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3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提升自己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

  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对石缝间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课文

  1.校本作业题目导入

  2.明确文中生命总特点

  1.聆听、回忆

  2.倔强

  引导学生重视预习。

  品味揣摩,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情感。

  1.要求学生读课文,圈画、品读文中词句,感受生命的“倔强”。

  2.请学生思考:既然三种生命有相同点,那么只写一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三种呢?

  1.(1)圈化“在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自去寻找那不易觉察的石缝”“生机不可遏制”等,读出这是生命在面对困境时选择生存的倔强。

  (2)圈划“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柔中有刚的藤蔓”“生命就是拼搏”等,这是生命面对困境努力拼搏的倔强。

  (3)圈划“悬崖断壁”“高山峻岭的峰巅”“扭曲,旋转,伤疤”“向上,向上,向上”“伸展开了繁茂的树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扎”“钻”“根须爬满半壁山崖”“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这是生命面对困境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倔强。

  2.同中有异,层层递进,体现出作者越来越强烈的情感。

  通过品读的方式,细细揣摩词语内涵,把握文中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揣摩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1.石缝间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

  2.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3.请学生谈谈此时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1.对环境、对自己。

  2.齐读最后一段

  3.谈谈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回顾梳理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阅读这篇抒情散文的。

  明确事物特点→分析其具体表现→抓住并品读具有表现力的语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作业布置

  1、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阅读曹乾石的《仙人掌花》,简单批注。

  2、任选一题:

  完成校本作业“感悟练笔”第一题。

  文中有些语句富有哲理,请选择一两处进行品析。

  完成作业

  在实践中继续巩固品读的方法。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篇2

  一、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意在通过阅读石缝间的生命现象使学生感悟它们的生命意义,体会由此生发的精神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新的联想,从而进行理智的判断,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得到方法技巧,更得到人生况味。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培养语感。通过对重点词语、关键句、意境等的学习,探究提高预感的方法和途径。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感受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投影)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赋得古远草送别》古诗,以此引出两个问题:诗中那一句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歌咏古老平原上的野草是为了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感?(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白居易一诗通过描述古老平原上顽强生长的野草景象以衬托依依惜别之情,使得诗意中充满情意,意境也由此开阔起来。大凡文人作者撰文,常常要通过描述自然界景观来表述心中至深的情理。今天我们要学的《石缝间的生命》也属于这一类作品。看看本文又是通过描述什么景观来揭示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2、学生速度全文,初步体念文章

  3、整体把握文意,师生共同讨论以下问题(投影显示)

  1作者为了向世人告知一个人生哲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精彩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紧扣书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

  2本文状物描写中情不自禁地为石缝间的生命现象而感动,许多抒情文句已超越了对这三种生命的感叹,试找出来读读,并找出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可贵的品质?

  (这一环节,归纳石缝间生命生长的共同点,探索它们身上的精神,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得到感悟。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3齐读文章最后三段,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

  4如果环境注定你不能成为参天大树,那么你怎样面对你的生命?

  4、揣摩语言

  (一)教师提问

  我这里有几个句子想请大家来帮助我分析分析。

  1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其作用何在?原因何在?

  2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然后提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然后问: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全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3第九节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你们说这句话怎样理解它呢?

  4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中,发现、认识、锻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二)学生自主提问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5、小结

  1理顺文章结构

  一(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1交待石缝间生命的由来

  二(2--7):分写、说明原因。2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写生命的顽强

  3解释石缝间生命的意义

  三(8--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2结束语:本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极度感动的情绪,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五、设计反思

  《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对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由衷地赞美了,情真意切。因而在教学中,采取师生讨论的方式,教师决不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不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师生之间共同面对文章展开积极的现实的互为主体的对话。这种对话把师生的思维认识与文本的哲理意义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境,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通过阅读-交流-畅谈三个环节,立足文本,联系生活。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一步步认识到作者所要告诉人们的面对困厄境遇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