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四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谈话引入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2)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这能说明什么?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2)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2)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3)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为什么要变呢?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他是怎样考虑呢?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1)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1)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2)默读老师的话。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并指名读这一句。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