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病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改病句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改病句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的: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毛病;

  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

  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

  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5、能针对病句,在不改变句意的情况下,进行恰当的修改;

  6、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教学方法与设计:

  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辨析病句的方法,然后作知识迁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解题能力。

  2、精选典型题例,让学生通过示例便能总结出某种推断方法。

  3、将本次专题复习设计为以“病句诊疗”为专题的复习课,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练习中领悟,在交流中提高,在讲评中明确。教师主要起引导及“点睛”的作用。

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师指导。(5分钟)

  1、导入。

  师:相信近期电视上正在热播韩剧《大长今》,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医生,通过实例来学习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不过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诊治的不是真正的病人,而是我们在学习文化课程时所遇到或自己所写出的病句。我敢保证,只要大家认真学习,从今往后,都不会再被“病句”困扰。

  2、何为“病句”?(提问)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3、如何辨析病句。(参照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教给学生新颖实用易记的诊断方法。)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过渡]辨析病句的方法已经教给在座的各位,相信大家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好,下面的时间就交给大家实际操练一下。

  二、学生活动一:辨析病句病因。(5分钟)

  先告诉学生病句的常见类型,给出典型的病例(每类3-5句,共25个例子),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先辨析后归纳出各类病句的病因。(每一类型交由一个小组去分析研究,活动最后环节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交流研究成果,其他小组可质疑或提出不同看法。)

  病句的常见类型。

  (1)成分残缺 (2)搭配不当 (3)语序不当 (4)指代不明

  (5)否定不明 (6)词语误用 (7)不合逻辑 (8)重复堆砌

  (9)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10)并列不当

  应该指出:病句的病因并不是单一的,分类的界限也不是非常分明,以上的分类主要是为了便于学习,利于掌握。

  ☆学生活动一:

  (1)搭配不当

  例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例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例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例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例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2)成分残缺或多余。

  例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例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

  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

  (3)词语误用。

  例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

  例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4)指代不明

  例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例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