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描述耳的结构、主要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分析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的措施。

  3.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耳的结构挂图、黑布、棉球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在纸条上写一句话,让志愿者用手势和动作传递纸条上的信息,让同学们猜测。

  教师:本来一句话就可以说明的事情,却花费了大家这么多精力。可见,听觉对我们的重要性。人从外界接受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的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居第二位。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互动一:听觉的重要性

  请大家观察课本P92-93提供的图片,完成讨论1、2。

  学生认真观察并讨论交流,认识到听觉的重要性。

  互动二:耳的结构

  1.听觉的形成离不开耳,你知道你的耳有哪些结构吗?经常有小孩子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声说话,结果造成别人听觉受损,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学生回答:耳朵(耳廓)、耳朵眼(外耳道)、鼓膜

  2.大家说的非常好,耳的内部还有哪些结构呢?现在请大家认真观察图Ⅳ-51,认识耳的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学生看书,教师展示耳的结构挂图

  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指出挂图中的各部分名称,并描述其功能。

  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做出积极评价。

  互动三:听觉的形成

  1.请大家根据耳的结构图分析:外界的声波是怎样到达内耳的?

  学生分组整理并表达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

  教师讲解: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2.阅读课本P94上面一段总结听觉形成的过程。

  学生看书总结,师生共同板书: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3.我们从外界听到的声音都是和谐悦耳的吗?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么危害?

  学生看书理解什么是噪音,并了解噪音的危害。

  互动三:用耳卫生

  1.教师举例:在一个铁厂附近有一个小村庄,由于长期在机器轰鸣中度日,该村村民不同程度上都有一定的耳聋倾向。噪音的危害是不是挺大的?那我们应该怎样来避免噪音的危害,保护我们的耳?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参考课本P94第三段)

  2.耳的结构图中有一个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请分析咽鼓管的好处和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强调: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咽鼓管会张开,维持鼓膜两侧的.气压平衡,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鼻咽部炎症时,病菌可经咽鼓管到达鼓室,引起中耳炎。

  互动四:请你当医生

  有一病人突然双耳失聪,前来就诊,作为医生的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来给他进行检查和诊断?

  学生分组会诊,写出诊断步骤、诊断分析和治疗方案。

  通过这项活动加深学生对耳的结构的认识和对听觉形成过程的理解。

  互动五:体验双目失明和双耳失聪的痛苦

  用黑布罩住一志愿者的眼睛,用棉球塞住另一志愿者的耳朵,让他们在教室里行走和做某件事情。让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激发珍惜生命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乐于帮助残疾人的情感。

  阅读“科学技术社会”《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一文,了解角膜移植技术,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盲人的情感。

  三、整合提升:

  师生共同完成小结,教师强调重点难点,以情感教育为主,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二)

  一、耳的结构和功能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外界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收集声波) (放大声波) (形成听觉)

  三、耳的保护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

2.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教案

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设计范文

4.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教学反思范文

5.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的教学反思范文

6.《感知花生》教学设计

7.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