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一、导入新课
:万里长江一段大峡谷,全长约191千米,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得神韵。
1、认读词语
橘柚树 陡峭累累闪烁驳船
摇曳 消逝狭小清冽 朦胧
谷壑宛若金鳞巨蟒凌空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色的?
(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欣赏《三峡之秋》的朗读视频,初步感受三峡秋季之美。
2、自读课文,探究思考:
课文描写了三峡在中秋这一天的景物变化,读一读,说说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分别重点写了什么景物,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划出重点词语。
(1) 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
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
(2) 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鳞),水势(翻
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
(3) 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三峡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
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平静。
(4) 夜晚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
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后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日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三峡月光图)(汇报交流时观看图片)
3、朗读练习(出示重点句子,对比中体会)
(请用欣赏的眼光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或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的哪个景物?为什么?你能读读吗?
1)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2)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师:三峡从中午到下午的景色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从明暗、动静的变化,体会长江的千变万化)
3)出示课文第6自然段,想象月亮在三峡上上空的景象。(配乐齐读)
(重点词:忽然 巨大 扑跌 泻 凌空飞降 挂)
作者置身江上,以“泻”字,从上到下,写出了月光的动态美——如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壮美;用“挂”字,从上而下,写出月光的静态美,如素锦,银光烁烁,丝般爽滑——温柔可人。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以山衬月,月光明亮、清冽;也以月写峡,三峡瑰丽、神奇。
4、思考: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
〈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首尾呼应。〉
5、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一段写橘柚树呢?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看三峡的秋色,就要看“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它们的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变黄并显露出来散发出清香的时候,三峡秋天的气息最浓郁——“成熟”了。)
三、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填空
的美丽景色,歌颂了三峡的色彩明丽、气象万千,表现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热爱长江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作者如何抓住特点描写三峡不同时段景色。
2、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美景数不胜数,“桂林山水甲天下,峨眉天下秀,泰山会当凌绝顶,万里长城第一关,当然还有“天下雄”的长江三峡,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
2、刚才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水到底什么样?老师准备了一段视频,请大家一起来欣赏。(播放三峡风光片)欣赏了三峡的美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
3. 是啊,三峡美不胜收,作者方纪生花妙笔下的三峡也别具一番风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作者)
4、齐读课题,课题告诉了我们什么。
多好的题目啊,简单的四个字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后思考:三峡的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是按什么顺序介绍三峡秋天的美景的?
1、谁来说说三峡的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我们祖国的山水多美啊。
2、那课文又是按什么顺序写出了三峡秋天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下课文。
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师:你真会读书,善于发现。课文就是按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到夜晚的景色。(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注意了写作顺序,文章就显得很有条理。这一写作方法,同学们可以运用到日常的写作当中。
三、精读,以读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