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李时珍》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诊费、职业、救死扶伤、病症、有效、情况、严寒酷暑、拜访、品尝、

  判断、纲目、书籍、译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立志学医,不怕艰辛编写《本草纲目》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4.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记叙的方法。

思想教育:

  体会李时珍的坚定意志及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准备:

  查询有关资料、教学课件、有关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李时珍。

  教师谈话简介李时珍。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考察访问,采集标本,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二)学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体会出“严寒酷暑”在本课中的意思为李时珍无论在非常寒冷的冬天,还是非常炎热的夏天,都在赶路,都在爬山,都在采药。

(三)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救死扶伤——救:帮助,使脱离困难或危险。扶:扶助。抢救快要死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在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疑难病症——疑: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世代行医——行:实际地做。祖祖辈辈当医生为人治病。

  本草纲目——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全书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药物形态图1160幅。先后被译成拉丁、法、日、朝、德、英、俄等10余种文字,流传全世界。

  诊费——诊:医生为断定病症而察看病人身体内部外部的情况。费:诊治疾病所收的钱。中医专指药费以外的诊断病情所收的钱。

(四)作业。

  1.书写生字及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导言:在我国医学史上涌现出很多有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们为了解除百姓的疾苦,历尽千辛万苦,创建了中国医学的宝库,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作出了贡献。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今天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位。请学生齐读课题。

  2.导入新课后,教师出示李时珍的画像后提问: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谁能用以下几个词语说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时珍。随后教师用卡片出示课文中的主要词语——医学家、伟大、本草纲目、药物学家、湖北、蕲春。让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训练说话。

  (1)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他写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

  (2)《本草纲目》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的,他是湖北蕲春人。

  (3)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春,他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曾经编写过《本草纲目》。

  让学生这样连词成句介绍人物,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李时珍的身份和贡献,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谈话导入:李时珍在怎样的情况下立下当医生的志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2、3自然段。

(二)学习2、3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2、3自然段,用“——”标出“父亲”对李时珍学医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再从这两个句子中找出两个表示意思相反的词,用“△”标出。即不愿意和同意。

  2.学生标画后,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想一想,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通过默读思考,对这两句话进行比较,提出问题:李时珍的父亲先不愿意让他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解疑。组织学生讨论:父亲“不愿意”的原因是什么?“同意”又是为什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医生的生活比较清苦,父亲出于对儿子的爱,所以不愿意李时珍当医生。

  因为李时珍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就立下行医的志愿。从此,他就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暗自记下不少药方。在父亲想不出有效的药方时,他能说出对症的良方。他的坚定志向和好学精神感动了父亲,所以父亲才同意他学医。

  以上教学,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对课文内容由初步理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李时珍行医的目的是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丝毫没有考虑到他个人的利益,他的思想境界是崇高的。

  4.谈话导入:李时珍不仅有远大的志向,还有实际行动,使得他22岁开始给病人治病。课文除了写李时珍立志学医,还写了什么?板书:编书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围绕编书质疑。

  (1)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2)李时珍是怎样编写《本草纲目》的?

  (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结果如何?

  教师可以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板书出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接着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质疑的问题展开教学。

  2.引导学生答问解疑第一个问题:即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本草纲目》?

  (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说明这个问题?

  学生速读课文后,知道是课文中的第4自然段。

  (2)让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标出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将第4自然段分成三层,思考每层的意思是什么?

  (3)组织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4)在学生初步了解层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第4自然段的意思。

  电脑出示句子,针对课文第4自然段第三层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比较异同。

  ①让学生先读第1、第2两句,看看有什么不同?(第2句比第1句多了“完善”一词。)

  ②引导学生理解“完善”一词。(“完善”即完整又很好。)

  ③为什么要添上“完善”一词?(因为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所以要编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④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旧的药物书有三大缺点:不全面、不详细、有错误。)

  ⑤教师及时点拨,旧的药物书有这些缺点,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训练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一书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⑥指名读幻灯中的第2句和第3句,想想第3句多了什么词?为什么用上这个词?

  第3句多了“重新”一词。因为旧的药物书有毛病,所以要重新编写。

  ⑦教师可追问,从这里看出李时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病人高度负责的人。)

  ⑧指名分别读幻灯中的句子,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句中,哪一句可说明第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选择了第3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个句子的异同,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领会了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深刻性;还沟通了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为理解自然段意思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学生体会出李时珍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