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前前后后》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交流,知道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2.回忆、观察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加深对“近大远小”规律的理解。

  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了解“近大远小”规律和物体间相互遮挡的方法在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4.能够在绘画中运用“近大远小”和“遮挡”的方法表现物体前后关系。

  教学重点:

  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生活中的前后关系现象,运用自己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评价要点:

  1、是否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前后现象。

  2、能否自信地将画面中由前后关系产生的效果说出来。

  教学过程:

  一、名作欣赏:

  (1)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林荫道》。

  表现的是一个很平常的山村小路的景象,一条小道曲折地伸向远方,两旁排列着迎风摇曳的树木。从画面中,你发现近大远小的景物了吗?

  (2)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 同学们,你都看到了什么?

  画面的主体是三个弯腰拾麦穗的农妇,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麦垛,这远处的人群与前面的三个人形成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3)法国画家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画面描写了人们在大碗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

  (4)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这幅画中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建筑拱门为背景。

  二、自主学习: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照样子 说位置”的小游戏,好吗?听清要求:请你依照我的说法来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我开始说了,同学们在我的前面,黑板在我的后面。

  学生说。可能说XXX同学在我的前面,XXX同学在我的后面。

  看来,在生活中,我们都能分辨清物体所处的前后位置,找出它们的前后关系。可是,你了解绘画中物体的前后关系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前前后后》。(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交流课前观看微视频的收获。

  同学们在课前观看了微视频《前前后后》,一定有所收获吧?

  来,谁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可能会从生活中见到的近大远小的景物、物体有近大远小的规律、物体间相互遮挡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等方面谈。

  假设1:如果谈到近大远小的景物,就随机让学生交流更多自己见过的近大远小的.现象,开阔学生的视野。

  假设2:如果谈到近大远小的规律和遮挡,就顺势总结课本知识窗中的内容:把一种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通过逐渐缩小物体的尺寸,就会产生远近的感觉。

  2、知识检测

  从刚才的交流中能看出,同学们观看微视频时一定很用心。说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不知大家实践起来怎么样,我来试试。

  我要画一幅画,(在实物投影上出示一条大鱼)表现有前有后的鱼,现在画面上已经有了一条大鱼,谁再来接着画?

  学生画

  小结:画的真好,这幅画中既有大小的变化,也有遮挡,这样画出来的画,不仅能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而且还能使画面更丰富。

  3、欣赏小朋友的画

  我们再来欣赏小朋友的画。这些作品中有你喜欢的吗?谁来说说?

  学生交流

  从这些画中,你能找出前前后后吗?

  学生交流

  (三)、创新实践:

  欣赏了画家的画和小朋友的画,你是不是也想动手画一画呢?今天的作业就是:请你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请你想想,你要表现什么内容?以什么为主体?是人物?动物?还是景物?各个形象在画面的什么位置?和同桌说说。

  学生交流。

  谁起来说说你的想法?

  听大家说的头头是道,老师已经很期待见到你的作品了。好,行动起来吧。

  (四)、评价小结:

  1、小组互评,推荐出优秀作品。

  2、集体展示优秀作品。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绘画中可以运用改变物体大小、使物体之间相互遮挡的方法来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其实,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和材料也能很好地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比如,像这些,用彩纸制作的剪贴画,也很漂亮吧?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试着做一做。

  三、课堂小测:

  请将各种几何形进行组合排列,使画面形成有前有后的空间关系。

【《前前后后》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三篇

2.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稿

3.前前后后美术课件

4.《前前后后》评课稿

5.送走爸爸的前前后后优秀作文

6.考试的前前后后小学作文

7.《前前后后》教学反思三篇

8.前前后后小学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