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前后关系的景物,让学生能够概括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2.运用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通过多种绘画形式表现物体前后关系。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绘画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学具:水彩笔、纸张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表演:捉“尾巴”(甲、乙同学是怎样跑的?)

  学生先说说,教师总结

  2.导语: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

  (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

  1.欣赏来自生活的图片

  2.欣赏绘画形式的图片

  3.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的?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5.请说说看你以前有没有见到过“近大远小”的现象?

  三、探索体验

  1.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主题、形式以及绘画的顺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内容:绘画顺序、绘画比例、颜色的搭配等)

  4.创作点评,体验创作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

  1.请试着用今天所学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把你对作品《 》的评价写出来。

  2.总结

  【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从《大人国与小人国》、《前前后后》等课到《今天我值日》。这是一组关于绘画方面的训练课程。它要发展人:区分大与小、前与后,直至发展到画面复杂的总安排构图、人物造型的素质培养。对于学生,一个班多层面的学生基础不平衡,怎么处理教材?为了教好教材而教显然是错误的,新课改精神告诉我:要活用教材教人,让人(学生)发展。我在处理这一组教材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突出显示第三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因为只有让学生放开、感兴趣来画大与小等,才有可能学会知识与技能(第一维度)。关注第二维度过程与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回顾总结自己走过的学习经历,归纳学习好方法。同时把这三维融合起来,注意不截然切割开来,反映到每一节课的学生学习状态之中。 教学《前前后后》一课,它比《大人国与小人国》来得难。不用说小学生,就是大人画复杂画也会搞错前和后的关系。怎么办?“突出显示第三维,关注第二维,多种教学方法引导第一维”恐怕不行。调整一下“突出显示第一维,关注第二维,淡化第三维”。调整的原因是:这一课程理性比较分析含量多了。于是,我把“观察比较看仔细”作为老师引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第一维知识与技能上下功夫。课堂上,“这一块”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教具演示(表象积累)——学生上台画刚才的教具前后关系——出示儿童画让学生找前后——学生说前后事物,老师现场画——学生评老师:“对否?把前后事物找出来,用红笔标出。”由于合理调整三维,教学效果较好。这一节课又使我明白:三维不是死教条一成不变的,要灵活使用它,以学生进阶性发展为总前提才是硬道理。

  篇二:《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思想目标: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和透视规律,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开工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重点:

  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难点: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

  各种图片、彩纸、剪刀、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师:我的前面是大家,我的后面是黑板,现在请一位同学,说出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生说:

  师: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

  2、出示课题:前前后后。

  二、观察、发现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

  我们来欣赏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感受一下,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生观察、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绘画作品(速写图片、绘画图片、中国画图片)

  观察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和刚才欣赏的图片感觉一样吗?

  学生回答:

  从这些图片中,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板书: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那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

  3、我们现在来看,出示教具。

  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三、探索、体验

  1、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学生讨论,回答

  2、学生创作,师指导(绘画、粘贴)

  注意绘画顺序,安全,纸屑

  3、自评,互评,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

  1、这节课哪一点给你带来了快乐。

  好,同学们这节课在创作中体验快乐,欣赏中体验快乐,评价中体会快乐,这真是一节快乐的课。

  最后,我给大家留一个作业,

  2、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绘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评论

  好,今天我们学习了前前后后这一课,知道了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在第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三原色和三间色,在以后的绘画中,要学会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这样,我们的画面看起来才会更加合理,和谐。

  篇三:《前前后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简单和透视规律,能够运用"近大远 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重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难点:

  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具:

  ppt课件,各种图片、彩色卡纸、剪刀、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击鼓传花。大家都玩过吧?(玩过)老师来敲鼓,我们从第一个同学开始,一组一组,S型。拿到花的同学上来表演节目。好不好。

  2、我们是怎么玩的啊,谁来说一下具体的玩法。把每一个环节说一下。(指名说)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前前后后》。

  板书:前前后后

  二、新授

  1、生活中的前前后后随处可见,下面我们来看一张图片观察这些图片。(一组学生排列露出头)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那个同学在前面?谁在最后面?你怎么看出来的?(后面一个人的'脸被遮住了一部分)

  2、看老师手里的气球,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样排列的?那个在前,哪个在后?你是怎么样看出来的?(后面的被遮住了)这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前后

  3、老师这有很多图形,如果让你来表现前后,你该怎么做呢?(鸟、云、气球,请3位同学上讲台示范。尽量组合成一幅画面)

  4、同学们看看,前后的感觉出来了么?为什么?谁来说一下,前后的感觉是怎么有的?(概括)

  5、教师总结:把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遮挡关系。

  6、除了用遮挡表现前后,还能用什么方法能表现前后关系呢?(指名说)

  7、老师带来一幅大师的美术作品。(林间村道)图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什么景物?学生:树。观察图片中的树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前面的树与后面的树看起来有什么区别?(前面的树大,后面的小。近大远小)(贴树、车)

  8、出示做课间操(图片)等。

  9、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无处不在,谁来说一下?(指名说)

  10、从这些图片中,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11、教师总结: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一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

  12、我们在欣赏一些名家作品。

  13、认真观察这些绘画作品,你在这些照片和绘画作品中找到了哪些“前后”的现象? 画家是怎么表现的? (指名回答)

  14、①国画 近大远小

  ②花 近浓远淡

  ③油画 近亮远暗

  ④大树 近粗远细

  15、教师总结: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这些现象,我们都可以把它概括为“近大远小”前后遮挡。

  16、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学生讨论,回答 )

  17、打开课本,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18、提问:这些作品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试选择一幅进行分析)

  19、作业布置:

  学习要求:用绘画或拼贴等形式,表现物体的前前后后。可画动物、植物、人物或风景。

  作业要求:

  ①、构图要饱满,色彩鲜艳。

  ②、要有前后关系。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将优秀作业进行投影展示。

  四、收拾与整理

  五、板书设计

【《前前后后》教学设计三篇】相关文章:

1.《前前后后》教学反思三篇

2.《前前后后》优秀教学设计

3.美术《前前后后》评课稿

4.前前后后美术课件

5.《前前后后》评课稿

6.考试的前前后后小学作文

7.前前后后小学美术教案

8.前前后后评课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