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单元教学中的合作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生物单元教学中的合作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设计

  合作教学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简单地说:"合作教学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世界上几十个大中小学课堂,对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实效令世人瞩目。在合作理念的指导下,本人在生物教学中引进了小组合作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内容上以单元来编排,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小组集体评价为手段,实现课型多样化。在单元教学的构建上突出表出以下几个特点:从学习目标看,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从教学对象看,全体学生自主参与;从教学关系看,民主、互助、合作、愉悦;从评价方式看,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

  中师生物教材中的"遗传和变异"这一单元有四小节,用十课时完成。在备课时,我避免了以往以小节为界,零敲碎打的教法,而是更多地从单元整体教学上作构思。在反复揣摹研究整个单元的教材后,我拟定了单元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其一,改革课堂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主要教学形式,让学生对新内容进行主动建构。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好、中、差各类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热爱所学的知识,并乐于加入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注重讲授的精简性、启发性,不过多占用学生的时间。其二,开放课堂教学,即让学生的课内合作延伸到课外,通过自主活动,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最终学会学习。其三,课堂教学社会化,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把知识转换成能力。

1 单元教学整体目标:在目标上分为三个层次

  1)在知识目标上达成基础性知识和拓宽性知识的互补与转化

  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知识体系中的主干知识,这类知识具有隐定性、系统性的特点;另一类知识是广泛的扩展性知识,这类知识具有新颖性、超前性的特点,当学到有关知识时,这两类的知识会沟通,形成宽实的在识体系。学生头脑中第二类知识越多,他们学习、掌握基础知识的速度也就越快,理解能力、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2)在能力目标上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自主,从个人品格方面来看,表现为个人在道德、情感和智力上的自主;从学习行为过程来看,自主权是指学生具有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即自我控制地学。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形成背景在于"学会生存"的思想,学生学习生涯是有限的,而需要学习的东西是无限的,这两者的矛盾导致了学生必须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立足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学会生存"的一种积极响应。叶圣陶有过一段论述:"我想,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的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境界。"

  3)在个性品质上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情感包括兴趣、态度、求知欲、学习动机等各种心理特征。情感对于学习的巨大影响已经广为人们所知。教育和心理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而,在"遗传和变异"这一单元教学目标确定上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

  (1)让学生在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学习、遗传和变异的课题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知识的实际运用等一系列教学与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敢想、敢说、多思、敏捷的良好学习素质。

  (3)培养学生热情、友善、自信等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2 单元教学的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指课堂教学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根据一定的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们在异质性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如何组织有效的集体活动过程,正确地设计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是个关键。

  1)确立合作性班级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组织合作性交互作用为主,它涉及学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由于面对面交互作用的小团体学习可以保证学生之间畅通的信息交流和密切的情感沟通,因而,合作学习采取小组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不采取团体规模过大的班级学习。相应地,教师对全班学生的控制和管理转变为教师以小组学习为中介发挥指导作用,淡化了班级授课制中师生的单项权威关系,形成了以小组学习为主、同伴合作交往带动师生合作的班级结构。在这种教学形式中,一方面

  教师设计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合作性程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组织功能;另一方面,在小组学习进行的过程中,教师以指导者和编导者的身份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样教师便作为一名特殊的成员参与到集体活动过程中来。

  2)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团体规范。要求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对他人的学习负责,为取得小组的,实际也是自己的成功而努力。这种团体规范的形成反过来又会促进同伴间的`合作性活动。这样,合作学习一方面组织学生之间有效的信息系统以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又克服了由于要不断调整集体内关系而影响活动效率提高的倾向,以协同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从学习课题的选定、学习活动的开展、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进程,同时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融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两方面的效果。

  3)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成分。尽管合作学习重视充分发挥人际关系的教学功能,但并不忽视学习的主体性成份,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或在协同活动中所获得的高于个体水平的能力,不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就无法转化为个体自己所具有的主体能力,因而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集体活动过程与主体学习过程的有机联系十分重要,要十分注重个体责任的重要性,并强调同学共同学习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同学都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在教学过程和各个环节都纳入学习的自主性。

  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要体现在以下两个途径:

  一方面,通过协作性同伴交往,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在协作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出独献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另一方面,在集体活动前后也组织学生的自我活动,直接作用于个体内部主观建构的过程,促使学生成长。

  在合作学习中,自主性和共同性的有机结合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个别搜集学习材料与学习成果共同呈现,集体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分工,个体评价、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结合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4)改革评价方式。采用手段性集体评价或采用目的性的集体评价。手段性集体评价将个体测试成绩累加为小组总分,以此来激发小组成员互相帮助;目的性的集体评价则注重内在合作动机的培养,小组成果作为融个体努力于一体的协作结果,体现了学习过程的协作性,小组评价致力于提高学生合作认知、人际技能,也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从而使手段和目的都统一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