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基于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

[摘要]

  学习性评价以“学习为本”为根本价值旨归,旨在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的价值和规定,促进学习性经验的生成和改进与完善学习效果,转变传统教师本位导向下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转变下的教学设计需转向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重新设定目标,以学习力、表现力、生成力的提升建构教学过程,以学习水平的提升进行质量监控。

[关键词]

  学习性评价;教学设计;学习水平

  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forLearning)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且对学生的学习提升有必然的帮助。布莱克和威廉教授曾通过对160种教育期刊和专著上250篇关于形成性评价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在实施学习性评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收益(learninggains)显著提高[1]。该评价中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以转变教师主导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为基本途径,而教学和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本身是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传统工具理性导向的教学设计重“教”轻“学”,已然背离了教学设计的初衷。由此,改变传统“以教定学”的教师主导下的学习方式,再次审视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学业发展为初衷,需以学习性评价为取向进行教学设计。

一、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

  教学设计以教学目标为方向,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方向是学生学业发展。目标方向来源于该评价中师生共享的学习目标理念,而教学设计中与目标实现最为密切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由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以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为基本特征,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为基本方向,以教师专业水平提升为支点的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外在借力,为之提供支点。

(一)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

  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分享于学生是学习性评价开展的基本前提,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为什么学习这些学习内容以及如何评价学习结果。“须使学生明了学习目标以及评价标准”,即学习性评价是“学习者和他们的教师为了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where),应该到哪里(where),以及如何更好的到达那里(how)而收集和解释证据的过程。”[2]因此,学习性评价取向的目标设计的特征之一在于其设计的目标是师生共享的,以此回应传统教学设计中目标封闭性的问题。共享目标的意蕴:于学生或教师而言对教学设计的目标都是非常明确的,即融学习性评价师生共享教学和学习目标的理念于教学设计之中[3]。此外,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教学设计的“以教定学”,趋向“以学定教”,其共享的学习目标既来源于师生的交互学习,也是师生交互学习的一个基础。教育中强调民主,也需保持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学生需跟随着教师教学设计目标的大方向走;同时,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基于教师对学习者的深入了解,最终所设计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由此,可以说学习性评价取向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是为师生共同设计的,需要师生间的交互学习才能实现。“交互学习”和“共享”为师生交互学习的共享目标的关键词,从其入手构思这样的教学目标。“交互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教学设计的目标需要师生间进行交互学习以达到目标真正能够共享的状态。同时,师生共享的目标来源于师生交互学习,目标的存在并非先于学习者,而是与之共生,即有了教学对象(学习者)才有教学设计的目标。首先,师生为预设目标而做的准备工作,即师生彼此交流,尤其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师生为达到这样预设的目标协同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学生反馈信息协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不仅将目标告诉学生,还应帮助其明白教学设计的目标。以“交互学习”为前提的“共享”目标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规定”,师生对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明晰的。

(二)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

  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目标是实施学习性评价的首要目的,也是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及初衷。与其他教育教学评价不同,学习性评价不是对学习的评价,摒弃了传统教育评价中对学生的甄别、筛选等功能,首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设计的初衷也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一个支点,使其更有效地学习。现将学习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业发展这一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一方面是从理论上将教学设计再次与促进学生学业发展这一目的进行对接,另一方面为实践中的教学设计构建一个理论框架[3]。学生学业发展为旨归的核心目标,必然是实现于完整的教学过程之中。

  教、学、评三者的结合,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才是完整的。学生的学业发展是教、学、评三者合力的结果,而力求提升学生学业发展需转变这三者的传统行为方式。影响这三者行为方式转变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其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式的预设,在很大程度上对其有着规定性的作用。由此,教学设计中需注重这三方面行为方式的转变:其一,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包含于教学设计中。基于提升学生学业发展,需要改变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为教师为导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形成以教为导,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其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设计规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基本时间、空间、内容、程序,影响着其基本学习方式的采用[4]。现代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分水岭是学习自主,而非他主,教学设计应着力引导学生由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自主、合作、探究等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其三,改变评价方式及其结果的使用。教学中采用学习性评价,打破传统教育评价过于量化和单一性现象,从而趋向深化和多维的评价。同时,转变评价结果的使用,学生成为主要使用者,学生利用评价结果中的信息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善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水平,即评价是为了学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