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空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宇宙》第6课,通过本单元前面5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平时接触较多的月球、月相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展开对星座的认识,本课主要开展前面两个环节的学习:了解星座、建一个“星座”模型。学生平时通过各种途径,对星座有一定的了解,对每个人对应的“星座”很感兴趣,但对宇宙中“星座”的含义、星座的特征,知之甚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星座概念,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建一个“星座”模型,引导学生对星座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客观真实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北斗七星”模型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主要部分,通过“模型”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远近不同的恒星在视觉上形成的一个构图。同时,又要避免把“建模”过程简单地演绎成学生的手工操作过程。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参与是教学中需要动脑筋解决的一个难题,学生对“立体”星座概念的建立,需要一定的认知迁移过程,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的空间想象提供一定的“支架”,帮助学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过程与方法: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尝试根据星座的特征观察星座。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培养对天文方面的兴趣,认识到较长时间内持续地观察星座是必要的;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建模”完成对星座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星星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构图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模型等。
学生准备:模型制作材料、北斗七星模型、光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星空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星空、研究星空。
2、大家一定接触过各种关于星空方面的信息,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星空方面的知识?
3、出示概念:人们把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结合神话故事,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这些人为划分的区域就称为星座。全天划分为88个星座。
(二)、建立星座模型
1、在这88个星座中,你最熟悉的有哪些星座?
2、出示大熊星座和北斗七星图片: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中的七颗较亮的星,排列起来像一把勺子。
3、老师给大家七颗栓线的珠子代表北斗七星,你能在白板上挂出“勺子”的形状吗?
4、学生发表看法。
5、讨论:这七颗星和你的远近一样吗?
6、投影:北斗七星
7、讨论:星星的'远近和看到的投影图像的关系
8、分组观察,出示活动要求:
A、远近一样的七颗星,在灯光下能看到“勺子“吗?
B、随意改变星星的前后位置,还能看到“勺子“吗?
C、成功完成实验B的,把白板展示到黑板上。
9、汇报展示,讨论:远近各不相同的星星,都能形成“勺子”,这又是为什么呢?
10、学生交流
11、出示课件:远近不同的两颗星星从远到近,从近到远的变化。
12、解释:北斗七星最近的离我们50光年,最远的150光年。
13、真实的北斗星是怎样排列的呢?出示真实的北斗七星排列。
14、分组观察,出示观察要求:
A、从什么角度能看到“勺子”形?
B、改变模型被光线照射的角度,看到的还是“勺子”吗?
C、思考:在真实的观测中,什么地方能看到这些形状?
15、交流:(正面能看到勺子,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现状也不同。)
16、课件:我们怎样才能像刚才一样看到北斗七星各个角度的样子呢?
17、总结:现在,你对星座的理解和刚开始时有什么不同?
(星座:相互距离不变,它们是立体的。我们看到的形状,就是地球上看到的现状。在太空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三)、认识星座
1、北极星可以在晚上帮助我们辨认方向,可它是颗不太亮的星星,怎样比较容易找到北极星呢?
2、学生发表意见,(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两颗星的连线向外延长,在大约相当于这两颗星距离的5倍处,有一颗比较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
(四)、课外延伸
1、同学们,茫茫宇宙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非常有限的了解了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中的几颗星星,相信同学们对观察星空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天空中一共有88个星座,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有6000多颗。老师送给大家一个“神秘的礼物”,它可以帮助大家对这88个星座有更深的了解。(教师介绍“神秘礼物”)
2、同学们,希望大家借助这个“神秘礼物”,课外对星空进行更加细致的观察,让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星空中》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夜空中最亮的星
3.天空中的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