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是一项重要而基础的教学,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怎样还语文教学轻松愉快、简洁高效,确实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认真探讨。
《春天的手》是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5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春天来到,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读来不仅朗朗上口,而且情趣盎然,为教师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依托和平台。
玩是孩子的天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活动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之一。所以这节课,我就设计让孩子们玩中学,游戏中学,活动中学,使学生不仅学好汉字,而且喜欢汉字,喜欢语文,喜欢生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认识要求认读的15个生字,写好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中的几个。
教学重点:
识字认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生字识记。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小草、小树形状的生字卡片、花朵和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我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图,想不想看看?请你们边看边想:这几幅图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
课件:配乐欣赏有关春天的美丽图片
指名答。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的天性。老师在课的起始就以平等的身份出现,以朋友的口吻,让他们带着问题欣赏一组有关春天的图片。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津津有味地陶醉其中。这一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一下子调动了他们兴奋的情绪,从而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做到了课伊始,情乃生。
语文教学承载着发展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情趣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完成好这一任务。)
2.师:春天来临了,我们的世界冰雪消融、泉水丁冬,好一派鸟语花香、万紫千红的景象。看!春姑娘来了!让我们跟着她,一起到春天的百花园中看看吧!
课件:配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出现“春姑娘”的画像。
(“春姑娘”作为这节课和学生们共同学习的伙伴出现,会极大地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随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在“春姑娘”的后面出现一扇四周围带着绿色枝叶的大门。此处的设计为下面学习课文创设一个富有情感的情境。)
二、学习新课
1.初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
师:咦?一扇门挡住了去路。这是怎么回事?
师:“春姑娘”让我告诉大家,这个门有个秘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
课件:在门上出示课文:
春天的手
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拂过树梢,
温暖轻柔。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
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春天的手拍着我们的肩膀,
大地一片新绿。小朋友个个活泼又健壮。
春天的手掠过小河,拉住春天的手,
小河唱起了快乐的歌。春天就在你心头。
师:只要我们读好“春天的手”这首诗歌,这扇门就会打开,我们就会欣赏到“百花园”的美景的。
(学生伴着动听的音乐,看到了充满春意的百花园的大门,这扇神秘的大门上还出现了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只有读好它,才能看到春天的百花园。此时体现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把课文读好,而且还有他们情感的参与。将语文的学习设计成富有挑战性的游戏,符合儿童的天性。)
师:咱们能读好吗?要想读好,首先要把字音读准。如果你有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答。
(把识字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整体把握,这遵循儿童识字的规律。
此处让学生自己找寻、确定学习生字的方法,改变了过去教师是课堂主宰的局面,使学生开拓了学习生字的思路,拓展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积极性。)
师:可以请拼音朋友帮忙,还可以问问老师或认识这个字的小朋友,认识后还可以把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它。
师:这首诗歌就在我们的语文书上,快打开书14页,请你一边指一边自由地读一读,看看谁能把课文中的每个字音都读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评价。
课件:要求认的15个生字。
春温暖轻柔抚摸传
拍肩膀泼健壮拉
师: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从课文里跑出来了,我们能读好这些生字吗?请会读的小朋友来带读。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吗?
学生汇报。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记字的方法,体现了教师不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不把他们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使他们成为一名知识的发现者、学习的探索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想、创新意识。)
师:让我们来比赛看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指名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学生不出声读,教师根据口型猜。
(教师出示各种小草、小树形状的生字卡片,采取多种比赛形式,让学生和生字反复见面,达到巩固生字的目的,落实记认生字这一教学重点、难点。卡片的'一面有生字,另一面涂有颜色,哪位学生取胜,就把卡片作为奖品,请该生将卡片颜色朝上贴到黑板上。比赛结束后,黑板上也出现了一幅“春天美景”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获得学习效果最佳。此处的设计力争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他们在积极的体验中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