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篇一: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本从4个层面介绍了电磁感应——定性了解定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规则和定量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了解电磁感应的两类情况、了解电磁感应规律在自感涡流电磁阻尼电磁驱动中的应用。

  教材对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等的处理,全部是从唯象的角度,而且全部是拿磁通量来说事;但实际上,电磁感应存在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情况,而且谈论磁通量必须有一个回路,可是一根导体棒切割磁感线却没有回路。这种处理,实际上给学生造成了许多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

  不过,教材利用第五节做了一个补充,那么,一轮复习,笔者认为就应该纠回正常思路,先分两种情况说明,然后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条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则和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的磁通量表述。

  另外,一轮复习,第一讲承担着全章知识内容的引领作用,因此本讲可以将本章所涉及的大部分关键模型拿出来与学生见面。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自主复习了教材,并自主完成了第一讲资料前后的填空、辨析和例题、练习,对本章、本讲所涉及的内容和题型都有了较为熟悉的了解。

  但是,从练习的完成质量来看,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实质、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的综合应用都存在明显困难,这需要老师引导梳理和透彻理解本讲内容、并分类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思路和技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磁通量及其变化的计算方法,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深刻理解楞次定律并能够熟练、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一起重新整理知识脉络,从而加深对本章本节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通过对练习题的归类分析,从而加深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入学习本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1、磁通量及其变化; 2、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3、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媒体

  PPT多媒体课件,《与名师对话》一轮复习资料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反思

  1、本讲第一部分内容——知识串讲部分,结合PPT课件讲快一些,因为特殊原因我的课件未能用成,导致知识串讲部分没有讲完。

  2、有教师反映,感生电动势的.讲解超纲——高考不考,一轮复习就不应该涉及。

  3、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的难点,从后续几讲练习完成情况看,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楞次定律这里。

篇二: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磁通量,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判断磁通量的变化和计算磁通量;

  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如何从众多现象的个性中发现共性,再从共性中理解个性。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然界的事物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密切互相.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通过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只有通过艰辛努力,才能打开真理之门,取得成功。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难点:

  1. 磁通量;2. 培养自主学习、协作探索归纳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2. 实验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和归纳演绎相结合。

  四、教学媒体

  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导线、导棒、灵敏电流表、螺线管(大小各一个及铁芯)、电键(开 关)滑动变阻器和电池(电源);多媒体课件(能做演示实验当然最好)。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新课。

  六、教学对象分析

  在教学中过程中我主张要"以学生为中心来认识教材"而不是"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学生", 所以备课必须要分析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来处理教材,让课堂围绕学生转。

  1、学生情况的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提条件从知识角度看是:(1)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

  (2)了解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

  (3)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

  从能力角度看是:

  (1)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3)具有一定的识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技能。

  2、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电磁感应这一章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知识内容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节, 这一节教学内容安排为两块:第一块为学习磁通量的概念及其变化;第二块为学习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问题。第一块磁通量及其变化又是后继课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基础,第二块中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变化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掌握规律。教材的重点是研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在初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实验,使学生归纳出“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虽然本节课的名称叫《电磁感应现象》,但这节课并不是一节“现象”课,而是一节“规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