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勇于实践的精神。
【课前准备】
标题纸、学生自制头饰、小标志、写有问题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一定会做很多事。谁来说说你自己会做哪些事?怎么学会的?
生1:我会叠被子,没有人教我,是我自己学会的。
师:具体说说。
生1:妈妈平时做的时候我在旁边认真看,看着看着我就想试一试,妈妈就让我自己试一试,没想到我很快就做好了。
师:(举起小标志发给她)你就像聪明的一休一样,又聪明又能干。
生2:我会打扫屋子,是妈妈教我的。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生3:我会骑摩托车,从来都没有人教,是我看着看着就学会了,很有意思。
师:你认为摩托车危险吗?
生3:危险。
师:你现在还小,还是未成年人,不能这样做。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能做危险的事──最好先问问父母。
(生继续发言)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直奔主题“自己”,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渗透给学生自强自立意识,教师做出适时的鼓励、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很快地投入了学习。
不管是自己学会的,还是别人教你的,你们都很棒!今天有三位动物小朋友也来参加这节课,想不想见他们?他们就在今天学习的课文里。(师贴写有“自己”的标题纸并补写“去吧”,边写边说)同学们以后做人也要像老师写的中国字一样端端正正、诚实守信。
生齐读课题。
“自己”是什么意思?(生解释并做动作)
通过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1:“自己去吧”,到底去干什么?
生2:是谁自己去?
生3:为什么自己去?
生4:去的时候有没有有意思的事发生?结果什么样?
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能解决,而且老师也希望大家能够主动站起来随时提出和正在讲的内容有关的问题。
评析:再次强调课题中的“自己”,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了解了“自己”的含义。围绕“自己”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 较好的实现了“激趣”这一目标。再有教师利用书写课题巧妙的渗透了品德教育。
二、初次理解课文
打开书111页,自己把书认真的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思考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出示卡片)
1、文中有哪几种小动物?
2、你想先学习哪一种小动物的故事?
生自读课文,师巡视,了解情况。
生说出小动物名称,(小猴、小鸭、小鹰)师板书。
见到朋友们来了,你们高兴吗?那我们就用高兴的心情读一遍这几个小动物的名称,就算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你想先学习哪种小动物的故事?师调查了解到大多数学生想先学习小猴的故事。
评析:学生初步自主学习,解决提出的问题,并初步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
三、深入理解课文
1、第一段写的是小猴。小猴想做什么?(想吃果子)他是怎么说的?可能怎么想?
生1: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果子。”
生2:他可能想树上的果子真多呀,我一定让妈妈给我去摘。
生3:哇噻,好多的果子呀!一定很好吃。我找妈妈去,让她给我摘。
2、师:体会小猴的心情你认为他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
生1:很好的语气。(大家表示不同意。)
生2:高兴的语气。(大家虽然同意,但认为还不够贴切。)
师:假如今天你和妈妈去市场,看到一双非常漂亮的鞋特想买,你会怎么和妈妈说?用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会用撒娇的语气说:“妈妈,我要鞋。”(边说边做动作。)
生2:如果妈妈不同意,我想我会用央求的'语气和妈妈说:“好妈妈,给我买双鞋吧。”(学用央求的语气说话。)
师:你们描述的很形象。
生3:我会征求一下妈妈的意见,如果妈妈不同意,我就不买了。
师:你很懂事。
(生继续发表看法。)
师:通过同学们的发言,你们知道小猴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了吧?下面我们就用撒娇或央求、请求、或有依赖性的语气去读。
找多生充分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范读后,生再次读。
评析: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大胆想象,指导朗读,以读代讲,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
3、你认为小猴愿意去吗?(生:可能愿意──想试一试或看看远处的风景。也可能不愿意──害怕或想吃现成的。)
4、妈妈怎么说的?(生答)
妈妈为什么让他自己去爬树摘果子?
生1:妈妈想让他锻炼一下。
生2:自己不学会永远不会摘。
生3:如果妈妈老了,走不动了,小猴就必须自己去摘果子。到那时候再练,肯定晚了。
生4:如果妈妈去赶集,不在身边,他也不会摘果子,会饿坏的。
师:如果妈妈说:“孩子,你在树下等着,妈妈给你去摘。”而且妈妈以后总这样,结果会怎样?
生1:他肯定永远也不会爬树。因为他不知道主动锻炼自己。
生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小时候可以依赖妈妈,长大了再这样可不行了。
生3:妈妈这样做会让小猴越来越懒的,将来他什么也学不会。
生4:小猴总依赖妈妈不对,妈妈这样做也会害了小猴。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生5:小猴长大了,我敢保证他不会照顾妈妈,不会像《小乌鸦和妈妈》中的小乌鸦一样给妈妈找吃的。
(生继续发表看法)
师:妈妈让小猴子自己去摘,、是想让小猴学会什么品质?(勇敢、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在“综合学习六”学了一首儿歌──《自立歌》。“滴自己的汗……”(学生随着一起说起来。)
5、在读妈妈的话时应强调那个词?(自己)
轻读还是重读?自己体会一下。(重读)
找多生充分读,其他同学评价。
师范读,生再读。
这样,小猴学会了爬树。(板书:学会了 爬树)
评析:通过“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平等的交流、讨论,使学生深刻悟出人要自强自立和养尊处优的后果。
6、小猴爬树时可能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学会以后心情怎样?
生1:他很勇敢,手被划破了,一声也不哭,摘到后心里高兴极了。
生2:开始,他遇到了一条河,好不容易游过去了。一看这棵果树,哇,好高啊!他不怕,跳呀爬呀,终于爬上去了。他摘了一个大的,送给妈妈吃,快乐极了。
生3:开始他老也爬不上去,妈妈鼓励他不要怕,成功属于有信心的人。他终于摘到了果子,高兴地在妈妈的怀里撒娇。
生4:他遇到了困难,让妈妈教他怎么爬,他很快就学会了,高兴的在树上唱起歌来。
7、讨论一下,你觉得小猴需要什么才能成功?师巡视,了解学生想法。(生发言:自信、勇敢、鼓励、自立、帮助)
评析:既然很多事情都要亲力亲为,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当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朋友遇到困难时会怎样处理呢?细心的教师巧妙的安排了这一环节。牢固学生“自信、勇敢、自立”的思想,使“自己去吧”这一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心中,同时出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8、你有没有和小猴相似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9、找生完整的把第一段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