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依据】

  “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曹文轩),具有民俗美的《端午的鸭蛋》,能让读者饶有兴味地读下去!作者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写小说,他的作品,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体现出对老师沈从文的继承,其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特别是80年代复出后,他的“小叙事,大风格”写一地鸡毛的文章引起了文坛轰动,开创了小说散文化的先河。

  《端午的鸭蛋》正是这样一篇体现了他“小叙事,大风格”特点的民俗散文。它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文章读来从容散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处处透露着民俗文化味;语言平实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偶用文言,又显典雅之韵。

  文章标题虽然是《端午的鸭蛋》,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去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趣事,看似东拉西扯,实则体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把握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课文的阅读,应该以此原则为指导,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许可他们的质疑。在生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使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其思维和运用能力得到真正的开掘和提高。这样做,必然会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了阅读的主人,从而改变昔日那种被动接受的口袋角色和见色行事的奴隶地位。

  另外,理解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对初中学生来说不算太难,但要激起情感共鸣,集中兴奋点怕是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拓展视野,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学资源,搜集处理资源信息,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设计出符合新课标和课改精神的教案、课件,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神奇,营造出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如沐春风,熏陶渐染,学会阅读,学会欣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会搜集资料,有条理地发表见解;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品味课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2、过程方法目标:

  课前根据需要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和有关端午节的习俗,预先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创作成就,对理解课文极有帮助。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朗读教学的氛围,抓住结构和语言这一中心环节,品味文章语言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给予充分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重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体现互动的教学原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文章富于人文特色,在品味中感受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热爱传统习俗的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感受传统习俗蕴涵的情趣。

  【教学难点】

  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式】

  教法:因势利导,灵活采用多种教法。

  1、激趣法:

  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且要不断地将学生的兴趣保留,留住学生兴趣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如在新课导入部分便使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促使学生进入角色。

  2、平等对话法: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平等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时,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和学生一道投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过渡时简要精练的语言,探究时热情洋溢的鼓励,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我们学习的玩伴,老师跟我们一起融入了课堂。从而营造出愉快的.教学氛围。

  3、引导点拨法:

  强调师生平等的同时,也要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课堂从一个环节进入另一个环节时,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

  4、激励法:

  在课堂中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学生没有太大偏差的情况下,尽量不对学生说“不”,而是为学生壮胆,鼓励他们敢想、敢说,使其不受压抑,思维始终处于自由活跃的状态。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

  课前预习:

  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通读全文,理解课文内容。划出疑难之处,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前汇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悠悠五千年,中华民族孕育了多少民俗文化,传统节日,其中端午节是包含文化内涵的节日。相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举行各种活动,以此纪念屈原,就有了端午节的由来。你家乡的人民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学生踊跃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是的,同学们说得挺好,我们吃粽子吃咸鸭蛋还要撒雄黄酒,别的地方还有赛龙舟,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图片(多媒体展示以下画面:赛龙舟、粽子、鸭蛋,鸭蛋络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