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和反思3篇

时间:2021-08-31

  篇一: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是浙教版义教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本单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理解和揣摩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先想字面上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含着的意思。《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给我们以亲切自然的感觉。本文主要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依仗着国势强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了针锋相对、将计就计、顺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驳,维护了个人和齐国的尊严。读来脍炙人口,令人回味无穷、发人深省。

设计理念

  从总体感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入手;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原因,选取一个故事内容认真导读,明确因果联系;再通观全文,进行情景再现,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掌握,加深对人物个性的把握。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课文中运用了推理形式,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对已有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朗读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在机智应对中体现出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如何对待的。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反驳的话。

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本课,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教学法,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2、学习方法

  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读、思、议、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媒体说明

  为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消化教学难点,我们采用多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根据课程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媒体诠释教学内容,辅助学生学习。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并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及承受力,本课程教学(学习)媒体以文字教材为主,以音像教材及其他媒体为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使”就是“出使”,“楚”指的是楚国。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晏子出使到了楚国,接待他的是谁呢?你想知道什么?大家想不想知道?一同来看课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课的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晏子和楚王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事情的最终结果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探个究竟。

  2、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三、引导探究

  第一次交锋:

  1、第一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导填空)

  2、教师指导填空:开狗洞的是(狗国),开城门的才是(国家),现在楚国开的是狗洞,可见楚国是(狗国),那楚王是(狗王)。 》

  3、晏子可真会回答。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说的这句话?(是“看了看”)

  4、是“看了看”说的,那晏子看了看,他可能怎么想?

  5、再思考一下,为什么晏子是“看了看说”,而不用想了想“说”?这是为什么呢?

  (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该怎么说了。)

  6、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7、所以从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爱国精神。冷静。有勇气。非常有胆识)

  8、“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而“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不信,你读读看——

  第二次交锋:

  1、哪位同学给大家讲讲第二个故事?

  2、指导填表:

  3、指导填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可见,楚国就是(最不中用)的国家

  出示生读:(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在补充教材里,也有这样一句,是)(2)“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4、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

  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5、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来一起读一遍——

  6、这三个成语和原句相比,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这三个成语还用了什么方法?(生: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

  7、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怎么着?(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8、引导有感情地读一读。(严肃、装着难为情、拱了拱手)

  第三次交锋:

  1、谁来讲讲楚王第三次想侮辱晏子的故事?指导填表:

  2、指导填空:《淮南的柑桔又大又甜,到淮北就又小又苦,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盗贼,可见楚国是(贼国)。》

  3、晏子这次是怎样说的?(面不改色)请同学们面不改色地读一读晏子的话。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四、中心研讨

  1、现在,请同学们送给晏子几个词,作为对他的评价。大家想送他什么词好呢?(机智过人、临危不惧、能言善辩)

  2、那么楚王呢,我们选几个词送给他,选哪些词合适呢?(你为什么要送这样的词给他,相机指导学生读一读)(胸怀坦荡 虚心求教 礼貌待人 趾高气扬 傲慢自大 自取其辱)

  3、教师引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你看,这就是晏子。最近老师在读《战国策》,文中的晏子,让老师想起了《战国策》里这样一句话: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一个人的辩论,比九个鼎还重;三寸长的舌头(虚指),比百万军队还强大。)

五、交流:

  然而,今天有一位外交官,他对晏子的口才却是这样认为的,谁来读一读?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们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还是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说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师:关于这位外交官的评价,你赞成他的观点吗?现在,不要和别人讨论,你自己静静地去思考,我相信,当你观点通过你的思考传递出来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声音,任何人的观点我们都赋予尊重,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思考。

  2.结合课前预习,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归纳总结

  3.学生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强盗国只好陪着看

课后评议(看课人对这堂课的评价)

  1、课准备充分,研究到位,方法得当,进步迅速。

  2、课上的很有条理,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资料出示的恰

  如其分,对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教后反思(200字以上)

  1、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2、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如课堂上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引导,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的性不强,三件事都是平铺直叙,重点不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等,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