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在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一个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是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课题“冬阳 童年 骆驼队”是全文的文眼,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到童心、童真、童趣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3.体会童趣,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理解文章的内容。
难点:体会童趣,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童年》):同学们,现在老师播放音乐,咱们一起来唱一支歌。(播放音乐)刚刚同学们唱的的都很好,老师也沉浸在你们的歌声当中了,那你们在唱这首歌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吗?(学生自由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跟随课文中的小主人公走进她的童年吧。(板书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问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明确:题目中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读完这个题目,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在温暖的东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阳光中静静地看着,听着。
3.自由地朗读文本,圈化不认识的生字。
明确:毡帽 咀嚼 寂寞 棉袄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指名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几个片段?
明确:四个画面。“学骆驼咀嚼”,“想象驼铃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追问骆驼去处”。
2.小组讨论,哪个画面让你觉得最有趣?
明确:
(1)“学骆驼咀嚼”。学生读这一画面:“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画面,学生模仿,谈感受。
明确:有的觉得很有趣,有的觉得很滑稽。(在模仿过程中体会作者当时的心理。)
(2)“想象驼铃用处”
“骆驼队伍走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文中的“我”想象力丰富。
问题:父亲对“我”说了什么?
明确: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问题:在这里,爸爸为什么笑呢?爸爸会想些什么?
明确:女儿的话爸爸觉得很天真、可爱,可能也勾起了爸爸对童年的回忆。
3.从这两个片段中,能够体会“我”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我对“骆驼”的喜爱,感受到“我的”天真。
(四)拓展延伸
请回忆你小时候或者现在有没有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分享给大家吧。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作业:仿写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画面。
教学目标:
1、掌握“卸、咀嚼、莫、袄、袍”等生字,注意多音字“嚼”。
2、把握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怀念童年的思想感情。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注意积累语言。
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作者围绕关于“骆驼队”的回忆来表现他对童年生活无比留恋的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抓住重点句段品词析句。
2、自读感悟,讨论交流。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揭题。
1、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5课《古诗三首》,感受了古人童年时代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童年有关的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板书)
2、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 a、课文内容涉及的事物;b、课题中的间隔号;c、字有绘画功能)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多么充满诗意的画面啊!作者仅仅用了三个词,三个名词叠加在一起便给我们营造了这们一个充满诗意的悠远和恬静的画面。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
设计意图:体会课题中文字营造的意境美,为下面学习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感奠定基础。
二、学习资料袋:
作者:林海音,著名女作者。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板,在北京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20世纪80年代曾被拍成电影,风靡一时。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主人公英子20世纪20年代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小黑板出示)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感受文章的语言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背景资料的学习,了解作者及相关作品的艺术风格,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
三、预习检查
1、生字:“卸、咀、嚼、漠、袄、袍、傻、毡”,多音字“嚼”
2、知道文章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吗?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节省时间,实现有效教学。
四、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的思想情感。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童年时代无比留恋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2、你是从课文中的那些文字中看出来的。
(最后两段文字:“却一去不还”,“想念”“童年重临)
师:童年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的,无论是快乐抑或忧伤。
课文中作者回忆了她童年时代的哪些往事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目的的设疑,锻炼学生提炼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体现教师教学的主导理念。
五、再次读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要求:细读文章1~14自然段,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师:这部分文学其实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几件事啊?
(a、看骆驼咀嚼发呆;b、自己解释骆驼为何挂铃铛;c、想为骆驼修剪皮毛;d、追问骆驼为何不见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概括文字的能力。
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4件往事中哪件往事的描写,并说一说理由?
(a、语言表达形象、生动、具体;b、观察细致;c、用词的准确、传神;d、感受到作者的天真、可爱等)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提高语言欣赏力
六、感悟主人公
1、通过学习,你觉得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稚气、天真、可爱,甚至有点孤独和寂寞的敏感的小女孩)
师:
我们要从对四件往事的分析中感悟到事件背后隐藏着的一个孤独和敏感的心灵,感受到她寂寞的生活处境。
她把关注和关爱都倾注在沉默、安静的骆驼身上,把自己的思念和牵挂,把自己的童年时光与骆驼这无言的生灵牵拌在一起,正是她孤寂生活中寻找情感寄托的间接反映。
可这些感情又是这样的纯真和美丽。“寂寞和感伤都是美丽的”童年时代的这段记忆多年后,仍让作者时常想起,并成了她完成《城南旧事》的写作动机。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讲解,教会学生根据具体的事例和关键的字词,揣测作者隐含在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把学生的学习引向纵深
七、品读课文最后那两个自然段。
要求:一边读一边想象文字蕴含的感情和营造的意境美。
指导: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基调
2、这两段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抒情,直抒胸臆。
(2)文章的语言在不经意间营造了诗意的画面。
(3)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却融入了触动人心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积累优美的语言。
师: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仅只是作者对童年时代的依恋和不舍,还有作者因告别那段一去不回的童年时代所带来的淡淡的感伤。
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童年、少年然后才慢慢地长大。童年时代在我们的记忆里总有许多抹不去的回忆,不管它是快乐、或感伤,在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却总是那样美好。请同学们回去后也试着像作者一样把自己童年时代中最难忘的回忆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