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科学追求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递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1、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在交流、演示、辩论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写作浅显的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活动方案】
一、准备阶段
1、确定选题:
本次综合性学习涉及四项内容,分别为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思考自然的启示、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科学技术两面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及学习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本着自愿的原则自由结合成四个活动小组分别进行,并自选组长。在组长的领导和组织下,制定本小组的活动方案。(用两节课分开进行,选题及方案设计指导一节时,重点:方案要切实可行;学生课后完成方案,然后指导修改,一节时。)
2、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阶段:
在组长的组织和协调下,各小组展开活动。在活动中,每个人既要展开独立的研究,又要与本组其他成员及时交流,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在活动中,学生要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存档,以备老师检查,评价使用。)
二、交流展示(一课时)
1、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本组的活动成果。
⑴ 第一组:我第一次迷上了科学。
① 激情导入:小组主持人讲科学家如何迷上科学的故事。
② 自由畅谈:Ⅰ 小组代表谈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学的故事。
Ⅱ 小组代表谈第一次迷上科学是如何受到挫折的。
⑵ 第二小组:思考自然的启示。
① 展示:投影小组代表编写的科学小品或科学童话。
② 点评:教师结合学生的文章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确科学小品及科学童话的特点,学会写作科学小品及科学童话。
⑶ 第三小组: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
① 交流:小组代表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最新的科技成果。
② 演示:小组代表演示并讲解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③ 老师点评。
⑷ 第四小组:科学技术两面观。
① 辩论:小组代表围绕某一科学技术话题(如核能)进行辩论。
② 点评: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培养学生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2、各组活动结束后,将每组及每位同学的书面资料收集起来,各组间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活动小结
1、学生发言:
谈此次活动的收获。
2、教师评价:
既关注过程也关注结果。评价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能力的提高(纵向);评价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取得的效果(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