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这节课我们通过走进花果山来学习《10以内数的加法》。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重点定位在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语言训练和对数学信息、数学问题的理解上;二是对加法意义的理解上。

《10以内数的加法》教学反思

  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景图”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在讲课前,我先给学生播放了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本来有的同学无精打采,但歌声一响,他们都变得精神抖擞。这是他们喜欢的,投其所好让我在课堂伊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

  这时候再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来到花果山,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看到了什么,提出自己的问题,想一想怎样解决。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很短时间便举起了小手,有的说我看到了白云,有的说我看到了小鸟,有的说我看到了小猴子。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他们会看图会找图上的事物,但不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因此在这一环节用了大量的时间。

  对此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由学生回答。继续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出“5只小猴子”,引导列出算式:3+2=5(只),并说出3和2各表示的含义。然后用小棒演示:用一根小棒表示一只小猴子。先摆3根小棒(表示树上的小猴子),再摆2根小棒(表示树下的小猴子),然后把它们合起来就是一共的5只小猴子。之后再让他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极强,接下来有的同学提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有的同学说我是通过数的,有的同学说我是通过摆小棒得到的,有的同学说我是算出来的“1+4=5”,有的同学说我也是算出来的“2+3=5”,前面同学说自己是按上面的和下面的对小朋友进行的分类,后面同学说自己是按男女进行的分类。对这几种方法都加以肯定,对积极回答的同学进行表扬,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大家动手做一做,用画圆,摆小棒等活动体会加法的意义。让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积极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本节课快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都已经会计算了,所以授课重点不应放在计算的训练上,而应继续关注加法模型的建立,所以在教学时我采取 “说一说、摆一摆、交流”三个环节进行,让学生在说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算法的环境中深入理解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和算式表示的意思。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模式,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总结

  注重总结,加强交流。本节课快结束时我鼓励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了什么,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分析整理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本节课,我觉得自己的不足在于因为初次接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缘故,讲课过程中过于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不断钻研不断提高。 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方法,基于学生年龄特征,自己认为对于低年级数学教学最好的方法就是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导入新课,在教学过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再就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梯度,由易到难,让学生不断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