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唐雎不辱使命》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现今的社会中成功与否,思维方式的好坏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基于语文学科的特性,发散思维的重要性便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

  发散思维,其特征在于"发散"。没有中间的判断。推理过程,直接面对现实事物,抓住事物内在的本质。再以此为圆心,呈放射状散开。常以突如其来的理解显现出来,是不按普通的逻辑步骤进行,其内容也常富有创造性。所以,它给传统的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另一方面又给我们的组织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要有明确的"发散圆心",清晰的发散径。所谓"圆心"就是事物现象的本质,如果没有定好,运用发散型思维进行阅读教学则让学生毫无收获。"发散半径",是教师在学生思考前,给出明确的范围。这样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就可以游忍有余。

  古诗文从表面上看是词语的连缀。词语是诗词的原材料,也是诗词意义的物质外壳。诗词通过表面词语的组合,往往不能完全表达其中蕴含的丰富意义,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利用再创造的余地。因此,古典诗词的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角度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一。抓住教材诗词中的字、词。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三年之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有这样一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让学生试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多数同学都将"道"写成了"到",在反馈时,我这样问:"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道"为什么是这个字?"有的同学说:"是"到"字的通假字"。有的同学说:"诗中的意思是"道路"所以要用这个字。"我让同学考虑两个字的意思,并再读全诗,联系前后文,发散性去思考,最后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结论:"闻道"中"道"字理解为"说、讲"。再如,我在教授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时,第一次让学生通读全文后,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文中“不求甚解”看课下注释的解释“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下功夫”这不是一个褒义词吗?但我们常见的这个词明明是贬义的。我马上对他的提问给予高度认可,之后争求余下同学的意见。讨论了一会儿,一个同学就说:“这和我们以前遇到的古今异义词道理一样——古今意义不同,对他的回答我很高兴并鼓励余下同学多进行发散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