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猫找汗》优秀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小花猫找汗》优秀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学生通过阅读能了解一些动物出汗的科学常识。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语言生动有趣,画面形象可爱,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是比较成功的:

  一、 让学生从读中学知识。

  1、 全文贯穿读—思—议—读的教学模式。

  在本文教学设计中,我以一个问题为切入点,让孩子们读课文3—10自然段,思考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孩子们读了后再讨论,同位之间互相说,达到了议的效果。在全班反馈时,孩子回答到我读了第4自然段知道了小马的汗在身上,孩子的答案自然地把我们引入了这一段的学习,通过读这一段我们不仅知道了小马的汗在身上,还知道了小花猫舔舔全身并没有找到汗。再次以“你读了3—10自然段还知道了什么?”这个切入点进入下面的学习。有一个孩子回答:“我知道了小狗的汗在舌头上。”从这个自然段引导学生看图,图中小狗在干什么?——吐着舌头乘凉。在此我正好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过小狗吐舌头吗?学习本课之前,你认为小狗吐舌头是在干什么?有的孩子说想吃肉骨头,口水都流出来了。有的孩子说是累了在喘气……这个思考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从这里就让孩子们理解了小狗的汗在舌头上。理解之后再读这一自然段,加深理解达到了本课学习的目的。本课的教学就是从读—思—议—读的过程中完成了教学目的,让孩子们会读书,并读会书。

  2、 形式多样的读。

  本课语句十分平实,浅显易懂,没有多少可以深挖内涵的词句,因此教学中我便以“读”为主,从读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本文中小猫问了四种动物汗在哪里?前三种小动物的回答十分简单,老牛回答:汗嘛,在鼻子上。小马回答:汗嘛,在身上。小狗回答:汗嘛,在舌头上。这三句话,简单而没有什么可读的。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名让这个读,那个读会显得十分单调无趣。因而我想出让孩子们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来读,读出趣味来。如老牛的声音应该低沉、缓慢的,而小狗的声音则是活泼,可爱,嗓音清脆的。这样处理之后,果然孩子们在读中体会到了快乐,并体现了语文味。在全文中我频繁地出现读文读句。如在学生回答知道了什么,是从哪里知道的时候会读出课文相关段落,在相关段落的思考与理解时又会让学生读出关键句子,如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这句话在思考之后读得更好。学完全文后我还设计了一个师生合作读,回顾全文内容并把读书活动推向高潮。本文的核心——小花猫的汗在哪里这一问题就是这样在读中理解的。

  二、 词句教学的重要性

  本文十分简单,没有多少可深挖的词句。本文的核心问题:小花猫的汗在哪里?在读过课文后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不能因为这样我们就忽视了本课词句教学,否则本课将与一节科学课没什么区别,针对这一点,我反复读了本课的每一句话,发现还是有不少词句需要落实的。

  首先在教学过程的复习中,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复习从字到词,由词到句。本文中有一句话“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这句话不到十个字,看上去很短,可句子中却有2个二类字,2个一类字,读起来并不顺口,因而复习回顾时我让孩子们读了这个句子并做到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然后在教学中我推敲本文的每个词,每句话,发现有些词语还是值得一提的。如第4自然段中,小马在凉快地打滚呢!对于凉快一词,我是让孩子们想一想小马会在哪些凉快的位置打滚呢?如:草地上,大树下,小河边…….这样一来,凉快一词也理解透彻了,再读这句话,孩子们就自然能体会其意,尤其是我以最后两个自然段为重点,落实了语言文字的教学。第9自然段中,小猪把自己的脚掌翻开,又把小花猫的脚掌翻开。这段话中脚掌一词并不是所有孩子们能理解的.。因此我问了孩子们平时我们还可以把脚掌称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脚心,有的孩子说脚板,然后我又指名到黑板上的图中指出小花猫的脚掌,这样一来,这个词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知道了小花猫的汗究竟藏在了哪里。最后一段“哈!他俩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在这里。”这一句话中有三个指代词,两个指代人,一个指代位置。如果只是读一读,孩子们脑海中只会形成一个抽象而又模糊的概念。因此我抓住这三个指代词,他俩指谁?我们指谁?这样一问孩子们就更加明确了,“他俩”和“我们”都指的是小猪和小花猫,而“这里”又是指哪里呢?原来指脚掌。三个指代词弄明白后,本文的核心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最后是句的落实。本文有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但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只能在教学中引导孩子读出不同的预期,让孩子们领悟不同句子的作用,如:小花猫舔舔全身,没汗!这个感叹句我就先让孩子们体会小花猫的情感,小花猫没有找到汗心情是怎样的呢?孩子们会说:失望、不高兴、难过等。体会之后再让孩子们读这一句话,他们就能读出其中的语气了。

  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让学生喜学乐学,就得千方百计地让他们入境体验。兴趣是引导学生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高昂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课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1、复习时间是单调的,但我以小汗滴的卡片展示出来,在视觉上让孩子们耳目一新,并吸引了他们,激发了他们读的兴趣。

  2、板书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用可爱的动物图片,没有文字的板书,图片清楚而有吸引力,直观而明确地反映了本课重点。

  3、 在本课内容初步完成后,我设计了一个贴汗游戏,准备了十个小汗滴,让孩子们给汗滴找主人,贴到黑板上小动物们正确的位置上。孩子们兴趣极高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把书中内容正确地展示在了黑板上。这个游戏不仅是对本课学习情况的反馈,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为这个活动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效果十分好。

  在本节课中我也存在不足之处。课文第8自然段是一个反问问,教学中我注重了反问句的理解,用两个句子进行对比:①你不是狗,汗会在舌头上。②你又不是狗,汗不会在舌头上。在对比中,孩子们理解了反问句所表达的意思。但我却忽视了“小猪笑了”这句话,在此小猪笑着说这句话,他是知道小花猪的汗在脚掌上的,因为接下去他便翻开了小花猪的脚掌,为他找到了汗。这一段与下段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本文教学中,我忽视了这一联系,因此孩子们对小猪的笑并不十分理解。

【《小花猫找汗》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小花猫找汗的优秀教案设计

2.《小花猫找汗》的教学设计

3.《找春天》教学反思

4.找小猫教学反思

5.找汗说课稿

6.语文课文《找汗》优秀教案

7.《找春天名师》教学反思

8.2020找春天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