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换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关于替换的教学反思

  篇一:替换教学反思

  策略课的教学并不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而应以“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为主要目标。设计的数学问题应服务于策略的需要,彰显策略的必要性;学生应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完整地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逐步把握策略的基本特征;并通过回顾、反思,体验策略的独特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思想。

  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否能调动,与课始教师导入有直接联系。赏心悦目的家乡风景图和悦耳动听的《梦水乡》有机契合的视频引入,一下子焕发了学生的热情,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成功地将学生带入了课堂,为课堂上有效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2、创设情境,主动参与

  “购门票”的情境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来,贴切、熟悉。整节课以“旅游购票”活动为契机,利用家乡旅游景区风景图有机地将多条数学题串联一体,整合了整节课的情境,避免了多情境的干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自主地探索研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情感”与“认知”达到了有机地融合。

  3、一题多变,加强比较

  250元购买5张学生票——500元购买5张教师票——240元购买4张学生票和1张教师票,比较使学生感受到复杂的问题所在,找寻到变简单的关键——替换,体现了替换策略的必要性。

  把教师票替换成学生票,把学生票替换成教师票,两种替换方式的对比,明白了替换的目的——将不同的替换成相同的,方便解决问题。

  “倍数关系”变化成“相差关系”,两题的比较加深了“替换”策略中“倍数关系”“相差关系”在替换过程中的异同,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

  4、搭建台阶,化解难点

  本节课相差关系的替换是难点。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不清,后者不继”,新知往往都是在旧知的基础上有机地“生长”出来,因而搭建层层递进的台阶尤其重要。(1)紧扣“总价÷数量=单价”入手,使学生回顾“平均分”的含义。(2)两种门票单价不同,不好平均分,引发困惑,联系旧知进而想起“替换”,将不同转换成相同,解决实际问题。(3)两个之间量的倍数关系问题,学生以前接触过,因而比较好理解“替换”;相差关系的两个量之间的“替换”,学生受“倍数关系——一换几或几换一”的影响无从下手,启发“如果5张全是相同的票,就好办了”,“一张教师票换一张学生票会怎样?”唤醒生活经验,继而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相互补充,让学生明确相差关系也可以替换,更透彻地理解了替换策略的必要性及价值!(4)倍数关系和相差关系的进一步比较……如此,拾阶而上,重点突出了,难点化解了。

  5、追问反思,强化意识

  替换过程中追问“你怎么想到替换的?”“这样替换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替换?”引发了学生的深层次思索,体会“替换”策略的必要性。替换后,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如此的追问,不仅帮助学生从旧知衍生出新知,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重点是感受了策略的独特价值。

  篇二:替换教学反思

  替换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很有好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弄清在有差数关系的问题中替换后总量发生的变化。反思本节课教学中自己较为满意是:

  1、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在课前我通过播放《曹冲称象》的动画图片并让学生说说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然后指出:曹冲用相同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的重量,这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替换,今天我们就利用这种办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生动有趣的动画场景加上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进一步探索新知的欲望。且通过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替换策略及其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比教学发展思维。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学生采用了两种替换策略,一种是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另一种是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我让学生思考: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从而揭示了替换的目的在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次对比是在倍数关系和差数关系的替换的对比,通过对比使学生明晰:倍数关系替换后总量不变,而差数关系替换后总量发生了变化,从而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替换策略的要领。

  3、注意差异重点教学。

  替换的策略——尤其是相差问题的`替换,学生尽管知道替换的方法,但对于替换后总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少学生模糊不清,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如何协调这种差异,一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动态的演示让学生明白替换前后的变化,一是给学生时间和鼓励。在教学中我发现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总量增加6个20毫升,有的学生不甚理解,动画的演示能帮助学生理解,但对一小部分孩子还是存在困难,让学生分别从图中指出原来的橙汁和还需增加的橙汁,能促进更多学生的理解。我们只有本着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的态度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

  3、多种策略综合运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努力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把替换的过程表示出来。并且在检验后我提出“回顾一下,刚才这个问题有什么特点,我们是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你觉得哪些步骤是解题关键?”引导学生既感受到用替换的策略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又让学生感受到面对一个问题有时会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使我更加明白了“数学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能使其终身受用的,绝不仅仅是知识,数学思想方法的获得是更重要的。

上一篇:安全教学设计 下一篇:替换怎么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