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导语:学生在学习时,是一个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一)

  计算机这门学科在现今已成为了一门公共课,我个人认为计算机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创新性思维活跃,使学生真正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乐趣。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注重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的学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复杂过程,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产生和谐的共鸣,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在备课中的“备学生”这一步应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必须对一节课全盘考虑,做好安排,诸如哪些内容由学生自学,哪些问题由教师启发学生独立解答等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课堂能够活起来,让学生也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极浓,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能力,轻松愉快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课程,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努力使学习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在驱动力共同发挥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帮助学生萌发创新意识,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采用探索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极强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要想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这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

  计算机教学反思范文(二)

  计算机课程就是要实现人人学有用的信息;人人都学会基本的作;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施计算机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要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起来,“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导“探”,“探”检验“引”,从而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计算机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计算机的使用价值及“作”计算机的乐趣。本文主要就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提出一些看法。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现状

  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模式单一,筹资渠道不畅,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近几年来,普高热及愈演愈烈的招生大战使得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年年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而疲于奔命,以至于有许多学校没能在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校竞争力上做足文章,致使学校计算机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计算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看,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设备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2)师资匮乏;(3)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落后。

  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中,学术型的、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人才通常只是少数,大量的需要的是实用型的、能直接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线人才,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就担负着培养大量“IT蓝领”的任务,所以,改革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体系,成为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现状,信息产业发展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我校年曾开展了一个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案。该方案将我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改造成以下各专门化专业:①信息处理与应用;②图形图像设计与制作;③网络管理与维护。各类专业都实行学分制。通过各专门方向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作技能,具有解决和作本专业方向基本技术的能力,结合有关课程的学习,在校期间能取得一至多门本专业方向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又能较好摆脱因所学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而导致就业难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一个高新技术领域,具有发展迅速和知识复杂两大特点。但是它涉及面极广,并且只有与各行各业结合才有生命力,这给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难题。教学的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用"滚雪球"式的方法学习,用层次结构组织教学。按照基本目的和教学规律,认为可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一)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当前计算机信息基础课程改革的讨论中,有人提出"应当搞与平台无关的教学"、"程序设计不要讲哪一种具体的语言"等观点。对这些见解,本人是不赞同的。实践证明,这些都是无法进行的。例如,程序设计不要讲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如何叫学生上机调试程序?自己的程序是否正确?再者,不讲平台,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成了纸上谈兵了吗? 也有人提出"教学内容不应当赶潮流,追逐新的软件"的观点。对此笔者也不敢贸然苟同。一方面,本人认为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决不能成为某家公司的培训班,不能为某一家公司所左右;另一方面本人认为,赶潮流、追踪新技术正是计算机信息学科的重要特点,我们不但要追踪新技术,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应该选命令式的语言还是可视化的语言?笔者认为,要看教学目的是什么。从培养学生程序能力的角度,应当选命令式的语言;从提高程序开发效率的角度,应当选可视化的语言。由于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中程序设计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程序式思维的训练,自然应当选命令式的程序设计语言。为了兼顾提高程序开发效率,可以在用命令式的语言讲完程序设计之后,再用少量学时讲一下同种语言的可视化版本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应当有明显的时间性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必然带动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而另一方面,由于设备、师资、专业方向等方面的差异,计算机与信息的基础教育必然是多元化的。这种多元化,除表现在教学内容上外,还表现在从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间轴上选取的区间的不同。也就是说,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水平是永远不会与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而只能是一个动态的跟踪过程。跟踪新技术潮流是这一学科的一个明显的特点。任何企图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将教学内容保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都是不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明显的'时间标志,便于同一水平上的交流。时间上的差距,有利于形成追我赶的生动局面:对教学水平落后的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对先进的职业学校来说,如何探索新的教程及其体系也将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本人期望能形成"1997"、"1998"、"2000"、……等一系列不同时间性版本的大纲和教材。这个系列将描述出我国计算机信息基础教育内容不断前进的轨迹。同时它不要求把所有的学友校都拉在一个水平线上。设备先进、力量强的学校可以选新一些的大纲和教材;设备落后,力量弱的学校可以选较陈旧一些的大纲和教材。例如,选用Windows3.X作为基本教学平台,同时也兼顾了DOS。

(三)精讲多练

  在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上,着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提出近几年计算机基础教育要上一个新台阶应当着重解决的十个问题,其中提出"压缩课内学时,增加课外学时是发展的趋势"。但是,具体怎么作呢?也就是说,课内与课外应当各设多少学时呢?笔者认为,应当把课时分为三部分:课堂讲授(包括习题课)、课内上机和课外上机,现阶段这三部分基本以1:1:1的比例为好。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每部分以2学时/周为宜。也就是说,每门课的课堂讲授应控制在40学时以内,

  笔者认为,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更科学、更合理,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只要改革科学合理,大家就会理解、支持、执行的。这样细水长流,再加上以后开的计算机选修课和渗透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专业课,正好可以实现"计算机不断线"。

三、加强教法改革探索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专业,课堂上讲授的大部分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在机器上进行实践作,并要求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改革后的新课程对计算机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计算机设备的数量和档次的保证是使计算机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此外要加强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改革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是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改革后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大都运行于Windows平台,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如采用多媒体教室和相应的辅助教学软件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些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在学习Windows作系统、office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可视化程序设计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等方面都是大有必要的。

  办学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动手作和创造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除了强化教学管理,认真抓好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理论、专业技术教育外,还应注意向学生灌输生存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敢于创新突破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