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溶液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

  溶液教学反思1

  《溶液的浓度》这节课以“中国死海”情景引入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兴趣。本节主要是以学生的自学与交流为主,老师的讲解、纠正为辅,把课堂交给学生来完成的。虽然所用时间较多,但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同时,学生小组的讨论也更为重要,比老师直接灌输影响要更深刻,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中引入的溶质质量分数概念非常简单,计算公式也简洁明了.通过5分钟的自学与交流,学生可以完成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通过课后题的训练,学生能够完成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师应注意强调:解这类题时必须弄清溶液的质量发生怎样的变化,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物质,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各是多少。一般地,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的那部分溶质,如果没有溶解在溶剂的那部分药品,就不能算作溶质,也不能算作溶液的质量,以避免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 教材中有两道例题,可以交给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来完成。其中重要的地方老师可以让学生先来讲解,如有不正确的及时予以纠正。同时,可以结合课后类似的题型进行巩固训练。此时应强调: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学生只有掌握溶液稀释的原理和计算方法,才能有效的掌握溶液的配置原理及方法。

  结合化学方程式,求某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发生化学变化时,是学生更容易搞混淆的,

  因而这类题还需在第二课时作为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由老师带着学生反复读题,从题目中找出解题的关键点。先做一道例题,紧接着做一道类似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此类知识,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计算题打好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主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交流中愉快的学习知识,以轻松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最好导师,让学生在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喜悦同时,达到一定的知识理解与积累。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由于交互式板使用的几率比较频繁,白板触摸屏的灵敏度就相对降低,有时候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操作就不到位,就会影响教师教学的速度和思维。有些重点、难点问题讲解不到位,学生练习和分组讨论的时间相对少一些。

  改进的措施和方法,多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交互式白板操作技术,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不断提高交互式白板操作技能,尽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益。

  溶液教学反思2

  我觉得在本节课设计上的成功之处是:

  1、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整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理念,通过联系生活中常见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体会化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教学以“问题—实验探究—结论—应用”为结构,引领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展开实验探究,教学中以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为活动主线,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对知识理解和认识水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了提高。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运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动画展示洗涤剂去污原理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乳化现象的本质。

  当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课堂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才能、调控机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溶液教学反思3

  本课题《溶液的浓度》是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度》后对溶液组成的定量的认识,在课前准备时,考虑到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课本实验9—8去掉,安排在溶液配制,讨论“20度时氯化纳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这种说法,对吗?”调整为“20度时,在100克水中假如25克硫酸铜,溶质质量分数为20%,对吗?”,并给出了20度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0。7克的提示,让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这个调整能够把本节课所用硫酸铜溶液在第一环节具有完整性,又能把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复习,还能把本节知识联系起来,这一改动,我认为是本节课设计的亮点之一,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也答的很到位。

  本节课堂的引入我认为是课堂的另一亮点。我认为课堂的引入虽短短几分钟,但他是最能把学生带入课堂的环节。对于课堂引入我做了多次筛选,最初的红糖溶液的引入,有颜色的硫酸铜溶液的引入,都不能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知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选择了“文盲老板配错了农药 蜗牛越灭越猖狂”,“农夫自杀:只因十亩果树“离奇死亡”,两则新闻引入,很快把学生带入了课堂。

  本节课堂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环节一,溶液的再认识。出示三杯硫酸铜溶液,让学生分析溶液的组成,并通过颜色深浅粗略表示浓度的大小。环节二,学习常用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通过三份硫酸铜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巩固基本公式的运用,通过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环节三,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本环节设计了不同梯度的两种题型,固体配制一定量溶液需固体和水;浓溶液稀释问题;环节四,知识的拓展,想做到前呼后应,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不足之处是有些语言不够简练,环节之间过渡不自然。教学中四个环节没有完成,使得本节课不够完美。预设的内容较多,由于学生计算时间较长,使得教学只进行了环节三的题型I,对题型二作为课下的讨论内容。而且,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跟进性的评价语言不够恰当,如第三组同学汇报计算结果时,出现错误不应否定,而应组内纠正,对计算错误的同学给予适当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