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既描写了石榴的外在美,又描写了石榴的内在精神美,同时这篇文章的语言美也值得学习。
设计教案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海南学生吃过石榴得多,见过石榴树的少,那就只能从石榴的果实入手,以增加学生的认知兴趣。
原本设计时课堂导入用一个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进而进入文本阅读。谜语本身应该是谜底要思考才能得出这样才有趣味,可是如果在授课之前布置了学生预习的话,课前猜石榴的谜语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于是我想,还是直接告知学习篇目名,用一句话描述石榴的形态,然后再出示谜面,比较是从哪些角度,用什么手法来描述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无价值的`猜谜,同时又可以指导学生描写事物的方法,启发思考,训练语言组织的能力。
解读一篇文章把握其主题离不开写作背景的了解。初读《石榴》,读者似乎很容易把握作者对石榴的描述,这是一篇清新明丽的咏物散文。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开始介绍作者时就把写作背景一并引出,而是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交流预习成果时,提到写作背景了再顺势予以补充。如果没提到,就安排在赏析了石榴枝叶、花朵、果实之美之后,借着作者对石榴的感情引发文章主题的思考,此时,展示相关背景,再结合着文中的关键句,探究文章的主题:借石榴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为介绍而介绍,根据课堂需求,发挥课件链接优势,自然呈现,满足学生求知需求的提供。
在品味语言上,学生对直接的赏析不感兴趣,应该设置梯度比较阅读,比方说,第一组为一段对石榴介绍说明的语言和文章的语言比较,体会了文中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对比、衬托、比喻、拟人等方法写出石榴蓬勃向上的生命力。第二组以两段描写语言的对比,这样的环节应该是较精彩的地方。矛盾的思辨比直接的传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设计教学方案,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方案。
【关于《石榴》的教学反思范文】相关文章:
2.石榴的教学反思
6.石榴笑了教学反思
8.石榴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