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造性人才,教育责无旁贷,语文教育责无旁贷。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工作者们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学龄前的儿童正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育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由此看来,创新教育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而刚入学的孩子首先接触的便是拼音,那么,创新教育在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培养能力的“三个结合”上。
1.学习拼音与认识事物相结合。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存在着模糊认识,把“创新”的含义定位在前所未有“世界首创”的认识上,其实,许多发明都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一种改良。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进行创新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一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的关键时期,汉语拼音教材中配有的大量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图片,不仅化抽象字母的形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为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架起了一座轻松而有趣的桥梁,也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事物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同时,应借此加深、拓宽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例如字母“k”配有小蝌蚪附着在水草上的图,教学到此处时可相机向学生提问:“水草上有什么?”学生答:“水草上有两只小蝌蚪。”教师又问:“你们看看,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呀?”学生答:“小蝌蚪是灰黑色的”,“小蝌蚪的尾巴很长”,“小蝌蚪的脑袋很大。”老师接着问:“那你知道小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吗?”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青蛙”的图片,简单讲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教育学生保护青蛙就要从保护小蝌蚪做起,渗透环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