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写于庆历四年(1045)。文章通过描写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寄情自然山水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对自己在滁州实行“裕民”政治作了侧面的歌颂。
本文从标题看是写醉翁亭,可开篇不写亭,而是描写亭子四周的美丽景色。文章写道: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这一段在写法上,由远到近,移步换景,多角度加以描写。“环滁皆山也。”就是说滁州的四面都是山,这是远视所见,是总体风貌。在它的西南面的诸峰上,树木葱茏,而看去深幽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绕山行走六七里路,潺潺的酿泉水从两山之间流出。仰望那“峰回路转”处,醉翁亭犹如展翅的飞鸟坐落在泉边。这寥寥数语,层次清晰,逐步推进,勾画出浓淡相宜的醉翁亭山水图。以下几句,说明了醉翁亭修建者和命名者,而重点落在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上,从而与标题照应,也就是在这里表现出了“醉翁真正意义”——“醉”在放情山水,醉在与民同乐上。
接着宕开一笔,写道: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