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中一篇写景的游记,全文以热情的笔调,对梅雨潭的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颂扬了祖国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写得清新细腻,漂亮缜密,精致玲珑,诗意盎然。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境界的赞美和追求。
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画卷呀:“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福……”我不觉沉在这诗情画意之中了.
今天,我欣赏了著名作家,散文家朱自清的代表作《绿》.整篇文章描写细致,语言生动,层次分明,分别是按梅雨瀑和梅雨潭的顺序写的.
文章第一句“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异于梅雨潭的绿了”,开门见山地写出了梅雨潭的最大特点“绿”,又巧妙地点题和点明中心,短小而精湛,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第二段承接第一段,写梅雨瀑的特点.其中第四句“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一句看似简单,但细细去想却是很形象很生动的,一个“带”字就能让我们很快想到它的外观.”白而发亮又告诉我们梅雨潭的样子,用词干脆、利落而又不失准确.可见语言的锤炼是至关重要的,使我们对梅雨潭有了印象,整句话流畅,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更没有凄凉收场的感觉,又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下面的描写就更为细致了:“那瀑布从上面冲下……” 描写生动,甚至连岩上的菱角溅的水花,作者都观察得细致入微.另外 这一段有三个词很准确:“镶”“透”“扯”,使文章更为贴切更为准确、真实.此外本段还间接地描写梅雨亭,让我们更加明确了梅雨潭和梅雨潭的方位,清新自然.
第三段是描写梅雨潭的绿的,把潭水比喻成了极大极大的荷叶,少妇拖着的裙福,温润的碧玉,这写都形象生动地写出梅雨潭那令人陶醉的绿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多美啊.
这一段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句,拟人句和比喻句,加强文章的情感,突出了作者对梅雨潭的喜爱之情,拿捏得恰到好处 ,富有情趣.排比句用得更是巧妙,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他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福…….此外,本段还用了对比写法,如“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又太暗了”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梅雨潭的绿来写的,是从一个侧面反衬出了梅雨潭的绿是无与伦比的.
读这一段时,我的心也在随作者那生动的语言上下起伏.“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梅雨潭是很深的,故能涵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
看作者写的是那样的生动“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等都让我们仿佛身临其镜一般.
最后一句,是一个画龙点睛之笔,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吗?不仅总结了这一段,还把前面的联想拉回了现实,用意独特,给我们以长久的遐想.
其实,作者整篇文章都是围绕一个绿来写的,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做到准确、贴切,这就需要我们有细致的观察,然后对语言进行锤炼,才能写出这样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