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朱自清《新诗杂话》

时间:2021-08-31

  内容摘要:朱自清以诗人的身份初登文学舞台,他的《新诗杂话》目前尚未有专门的研究,朱自清新诗杂话研究 毕业论文。本文重新回到论著本身,探讨《新诗杂话》的内在结构性。

  关键词:朱自清 ;《新诗杂话》 ;内在结构性

  艾布·拉姆斯认为每一件艺术产品总要涉及四个要点,第一个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产品本身。

  第二个共同要素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个要素是由人物和行动、思想和情感、物质和事件或者超越感觉的本质所构成,常常用“自然”来表示,或换用一个更广的中性词—世界。最后一个要素是欣赏者,即听众、观众、读者。作品是为他们而写,或至少会引起他们的关注。 [1]

  据此,可知《新诗杂话》的内在结构性:1936年的《新诗的进步》是整本书的前序;后序是1944 年结集成书时的序言;《解诗》是从欣赏者—读者的角度对新诗做的阐释;《诗与感觉》、《诗与哲理》、《诗与幽默》是从作家角度对新诗做的解读;《抗战与诗》、《诗与建国》、《爱国诗》、《北平诗—〈北望集〉序》、《诗的趋势》是诗歌对世界的关注;《译诗》、《真诗》、《朗读与诗》、《诗的形式》、《诗韵》 是对新诗建构技巧的研究。

  《新诗的进步》是整本书的前序代表了朱自清诗学观念的转变。困顿于象征诗派的晦涩与难懂,朱自清对象征诗派的整体评价并不是很高。不到一年朱自清自我否定了1936前对象征诗派的评价。他把瑞恰慈等新批评派的诗学观念融会到自己的诗学观中,作为诗学观念的转折点,把《新诗的进步》编排为首篇,以此作为逻辑出发点。

  前序之后为《解诗》,所谓解诗,是以理解作品为前提,只有理解才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探讨诗歌本体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趋势。朱自清提倡的解诗是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对新诗进行最基本的解读,只有在弄懂诗意的前提下批评者才能探讨诗歌其他的内容,《解诗》放在整部诗话之首也正是这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