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是对于《色·戒》进行分析和解读。全篇通过题目、主题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阐释。“色”体现的是一种感性,“戒”体现的是一种理性。文本中其实是体现着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警戒,及这两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其次,是对于《色·戒》的主题的探究,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总结出《色·戒》和张爱玲众多经典的作品一样,只是通过对一件事情或人物的内心的记叙,使读者明白生活现实或人性本质。小说是张爱玲对于爱情冷酷的揭示和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物命运的关注。
有人说《色·戒》是张爱玲最精彩的一部小说,但是,在张爱玲众多经典小说中,《色·戒》却算不上突出。而且,张爱玲从1950年间开始写这部作品时,早已经过了她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初读《色·戒》总是若有所失,甚至烦闷,因为它没有了张爱玲的签名式样——她用来诠释、体验世界与世界互动的主观性。本文将试图从题旨、人物等几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阐释。
一、《色·戒》题目的解读
《色·戒》的题目中,用符号把“色”与“戒”隔开,表明了“色”和“戒”是整篇小说的主题。
抛开字面意思,去深入挖掘,“色”又是指人的情欲,体现了感性。在这场美人计中,无论是王佳芝还是易先生,都倾注了情感。“色易守,情难防”,王佳芝因为“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在最后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放弃,导致一切都功亏一篑,甚至搭上了性命。张爱玲虽然笔触刻薄,但是也在小说最后安排易先生意识到了自己对于王佳芝的爱。同样也赋予了这个汉奸以普通男人的柔情,演绎了一场伤感的爱情故事。电影中的易先生是很爱王佳芝的,处决佳芝之后,他坐在空荡荡的床沿,满眼是泪。张爱玲在《色·戒》出版的卷首语上写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所以说,“色”字还体现着“情感”、“欲望”等感性方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