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张爱玲用高度智慧和精准的手法,把电影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小说的表现之中,使小说独具电影感。
近年来,张爱玲的小说又再度被搬上大屏幕,引发了影评人、文学家、观众等不同群体对其小说中电影特质的思考。本文并非以张爱玲的电影为主要研究目标,而是尝试从运用电影元素的角度分析张爱玲小说的风格特色,透析电影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她对色彩较为敏感,作品意象丰富华丽。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张爱玲小说结合电影元素所呈现的包括从"视觉"、"立体感"、"色彩"等方面的特质与技巧,探讨她如何运用电影的表现手法来丰富小说的表现形式。
一、色彩:小说中的浓墨重彩
现代电影常使用高反差、强对比的色彩表达,渲染人物动荡急变的情绪,从而加强影片节奏,造成纵横比较的效果。因此通过色彩的纵横比较来揭示人物情绪、感情流程,揭示故事的发展环节,成为电影一种有效的艺术手段。
(一)色彩的跨感觉性
色彩作为电影艺术的造型手段之一,在张爱玲小说中得到了细致的体现。张爱玲对色彩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场景的描摹上。比如在《白玫瑰与红玫瑰》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她穿着一件曳地长袍,是最鲜辣的潮湿的绿色,沾着什么就染绿了。她略略移动了一步,仿佛她刚才所占有的空气上便留着个绿迹子。衣服似乎做得太小了,两边迸开一寸半的裂缝,用绿缎带十字交叉一路络了起来,露出里面深粉红的衬裙"。在这里,张爱玲突破了对色彩的常规感知,把味觉、触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揉合在一起。用"鲜辣"形容绿色,大胆别致,但同时又符合"沾什么就染绿了的"语境。"鲜辣"这词在形容食物方面本身就有极具吸引力的象征,张爱玲通过对绿色这一和谐色彩的描摹,烘托出佟振保初遇王娇蕊时,女主角耐人寻味的素雅。整个镜头的布局,从整体服饰到移步时空气里的绿迹子,再到粉红的衬裙,从上到下,由表及里,渐渐使人物清晰可现,成为读者心中的电影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