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1-08-31

  《赠汪伦》教学反思1

  现在不少教师关注的焦点仍仅是“知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抱着“理性的心态”运用“科学的方法”,把课文在学生面前肢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仅依靠语言文字目标的实现是不够的,还应包括情感体验,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等目标的共同实现。

  《赠汪伦》一课的教学,我力求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引导学生“用心”读书,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方式,内心体验带入学习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人生,释放自己的灵性和悟性。

  一、自主探究

  本节课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成了“先学后讲”。通过自学、交流,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如:要求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自己理解古诗的内容。经过自学探究,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表现力,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对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扎扎实实,层层推进

  “自主探究—自读感悟—悟情升华。”体现了以理解为基础,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朗读能力提高的理念。读的训练层次清楚,形式各样,在读中有所感悟,在交流中升华体验,达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目标。

  三、实践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上课伊始,激情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读中感悟,悟情升华。“换关联词翻译诗句”,“出版学生的名人名言”等活动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发挥创造的潜能,将语言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从而迸发出情感火花。学生“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提高的不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更是整体的语言素质的提高。整个课堂教学都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正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感悟和不同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打开思维的天窗,展开感情的双翼,才有了精彩纷呈的名人名言创编。

  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疑乃思之源”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便化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体地位悄然增强。

  由“忽闻”而引发的问题:李白与汪伦感情如此深厚,李白要走了,汪伦为什么没去送行呢?这个高质量的问题如巨石入江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涟漪,老师的抛砖引玉打破了课堂的沉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有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妙语连珠。

  本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如:学生感情朗读时,如多给大家参与评价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会更深刻。另外还应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学生的整体感悟、表达等能力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坚持把时间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讲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把评价的自由还给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全身投入,全心投入,全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