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感受、品味诗歌的意象美,语言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两卷新诗,廿年老友,相逢同是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一声河满,九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这是一副挽联,所挽对象为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徐志摩。“两卷新诗”,指的是徐志摩的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而“九点齐烟”是济南郊区九座小山的总称,此借指徐之遇难地。他是1931年因飞机失事遇难的,时年35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人,走进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去感受他对母校的一片赤子之情。(多媒体展示课题和作者)
我们这节课的上法是——(课件:美听,美读,美析)
第一教学模块:美听。
请学生第一次听读全诗。听的时候关上课本,闭上眼睛,注意诵读的节奏和重音。——课件(男声配乐朗读。)
请学生第二次听读全诗。听的时候仍关上课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课件(男声配乐朗读。)
请学生第三次听读全诗。听的时候看着屏幕,轻声的跟读,并感受诗人流露的情感。——课件(男声配乐朗读。)
(教师过渡:我们刚刚是听别人的朗读,下面换由我们自己实践了。)
第二教学模块:美读。
1、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诵全诗,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把握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请一位同学朗诵全诗。请其他的同学注意这位同学的朗读与朗读带中的朗读相比,在朗读的节奏、速度、轻重音等方面有何不同。
3、请同学们评点,教师作补充。
4、再请一位同学朗诵全诗。
5、请同学们在音乐中朗诵全诗。(课件:轻声的音乐)
(教师过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伤的离别诗牵动了许多文人学者的心。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诗人志摩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心中。)
第三教学模块:美析。
第一步: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说说这首诗美在哪里?
2、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意象之美
《再别康桥》两美
语言之美
第二步:分步赏析
1、赏析诗歌的意象之美。
(1)作者选择了哪些独具特色的意象?(“云彩”“金柳”“青荇”和“潭水”)这些意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教师分析示范第二节。
(3)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节讨论分析。
(4)教师归纳总结:无论是大家刚刚赏析的,还是老师分析的诗节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作者寄寓在这些美丽的意象中的对于康桥的深深喜爱和眷恋之情。
(5)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诵读全诗,领悟诗歌的意象美。
2、赏析诗歌的语言形式之美。
提示;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去感受
绘画美
三美音乐美
建筑美
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学法迁移:
请同学们赏析徐志摩的另一首诗《沙扬娜拉》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课堂总结:少年是诗,青春如歌。
让我们去读诗吧!
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
让思绪飞扬在缪斯的殿堂。
含英咀华,化育灵魂,
提高你的文学素养,
绽开你生命的纯美之花!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了解诗中的意象
2、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咀嚼、吟诵,学会鉴赏现代诗歌的“意象美”
【学习方法】
以诵读为主,反复朗诵鉴赏诗之美。
【导学过程】
一、导入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及背景
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诗人在他35岁时乘飞机从南京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