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雨巷》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戴望舒的《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后背诵篇章。如何刚好教学《雨巷》?需要设计一份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品味,品味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像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巧置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轻音乐《一个人的雨》带入情景)

  这两天雨一直下,这一到阴雨天啊,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湿漉漉的。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雨啊总给我们带来一些不可名状的忧伤,心情变得沉郁。但这种微妙的心情又很难准确地把握,然而,在细雨如丝的江南,在悠长寂寥的雨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位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哀婉的心曲。今天让我们共同撑一把心灵之伞,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二)预习自测、夯实基础

  彷徨( ) 寂寥( )

  彳亍( ) 惆怅( )

  凄婉( ) 颓圮( )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一遍全诗,读后说说,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大家说出了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伤感、凄美。

  3、所以,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呢?(引导:感情基调是这样的忧伤凄婉、以前总结的朗读技巧八个字)低沉轻缓。

  4、齐读试一试。(师评)

  5、听一听示范朗读,可以小声跟读,学习朗读语气,体会作者伤感的情绪。

  6、找学生试读。(自评+生评)

  (四)再读诗歌,品味诗意

  1、我们刚才读了几遍发现,明明是忧伤、哀怨、惆怅的心情,却让我们觉得那么美,这是因为作者是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的,那么,诗人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感伤凄美的感情基调呢?(引导:什么是意象,上一课刚学了)

  六个: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我、姑娘。

  2、雨巷、油纸伞、丁香、篱墙这些意象各自有何特点?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讨论两分钟)

  雨巷:特点:幽深、寂静。意境:朦胧、愁郁。

  油纸伞:特点:复古、怀旧、典雅、迷蒙。意境:冷漠、凄清。

  篱墙:特点:颓圮。意境:哀怨、凄凉。

  丁香:(引导,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开花为白色或紫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丁香颜色为白色或紫色,都不轻佻,淡雅细沉的香气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小结出美丽高洁的特点。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

  结愁千绪——王十朋。丁香未开时形状像结,所以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小结出愁怨的特点)

  丁香特点: 美丽 高洁 愁怨。作者把丁香赋予了谁?丁香象征姑娘,姑娘就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明的感伤迷蒙的意境都源自于“丁香”二字。

  小结:

  1、好了,抒情主人公我,撑着一把复古典雅的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又飘着蒙蒙细雨的小巷里,希望逢着一个美丽高洁又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逢着了吗?嗯,然而,姑娘与自己插肩而过,走近又走远,最终消失在了破败的篱墙,走尽了雨巷。只留给了我太息一般的眼光,可望不可及的惆怅。忧伤之余,我撑着油纸伞,继续彷徨在雨巷,希望再次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多么凄美的故事,多么朦胧的氛围,多么忧伤的我啊。总之,通过这几个意象,构成了全诗凄美、朦胧的意境,准确地传达了“我”的忧伤。

  2、我为什么这么忧伤啊?(引导:恐怕要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了)

  (五)探讨主旨,议情感美

  1、知人论世:

  这首诗产生于1927年的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戴望舒因曾参加过进步的革命活动不得不避居于江苏松江的同学施蜇存家中,在孤寂中嚼味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和痛苦,心中充满了迷茫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一年,他爱上了施蜇存的妹妹,但是爱情之花终未结果,戴望舒十分痛苦。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2、为什么忧伤知道了吧?

  3、你认为《雨巷》是一首什么诗?A爱情诗B政治诗C哲理诗。小结:这是一首朦胧诗派的诗歌。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明o谢榛《四溟诗话》使学生明白“诗无达诂”的诗歌鉴赏观念。

  4、无论是首什么诗,我们都觉得它美。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逸旷达是一种美,豪迈奔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别样的美。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真的撑着油纸伞,在一条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里,去亲身体验和领悟他的忧郁和伤情。

  (六)拓展延伸,对比学习

  比较阅读:顾城《小巷》

  1、 思考问题:小巷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 这些意象有没有象征意义?如果有,象征了什么?要结合什么分析它们的象征意义?

  (相关资料课下我印发给大家)

  (七)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完成顾城《小巷》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