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戴望舒也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成为了中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诗坛的领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雨巷特级教师教学实录,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方法】
诵读法、感悟法、问答法。
【多媒体手段】
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雨巷,朗读感悟
1、引入新课:
上课前放江涛歌唱的《雨巷》,营造一种优美而又伤感的氛围。
师:同学们,我们再别了康桥,今天又走进了江南的雨巷。上课前同学们听了江涛歌唱的《雨巷》,大家感受怎样?
生:有些伤感、有些低沉、旋律优美、很抒情
师:感受得很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戴望舒创作的同名诗歌《雨巷》(板书:《雨巷》戴望舒),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戴望舒也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成为了中国三十年代现代诗派诗坛的领袖。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体验诗人独自走在雨巷的情景。首先,让我们了解这一课学习的目标。(展示教学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