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在散文体制上大胆创新,而且极富深刻的人文关怀。他在散文中冷静地对历史进行反思,对文化发展具有沉重的忧患意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余秋雨散文的戏剧性,欢迎大家阅读!
随着《文化苦旅》在海内外掀起关注热潮,一种突出的文化现象“秋雨热”出现在中国文坛中,掀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对余秋雨散文的研究热潮。赞美喝彩之时,余秋雨散文又开始遭受猛烈的抨击。从表象上来看余秋雨散文的研究热闹非凡,实际上过度诠释的现象却非常严重。因此,本文将从“戏剧性”这一角度切入余秋雨散文,对余秋雨散文进行深刻的剖析。
1 余秋雨的戏剧理论与散文
1.1余秋雨戏剧理论
余秋雨在进行戏剧理论研究使勾线了戏剧美学的三个框架,即戏剧本质论、戏剧心理学和戏剧社会学。他结合自身原有的戏剧理论知识储备,通过对大量史料案例的研究发现管中的审美心理直接参与或者引导了戏剧的审美发展,指出观众的审美心理在戏剧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性。余秋雨还以戏剧美学的本质特征为出发点,将戏剧美从其他艺术美那里区别出来,使得戏剧审美心理学可能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确立了戏剧美学这一学科的本质特征和学科地位。此外,余秋雨大胆吸收引进并创作性地应用现代心理学成果,提出“整体性情境”“戏剧性情境”“观众心理定式”等新概念,为后来戏剧研究者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1.2余秋雨散文的特点
第一,余秋雨散文具有创新性。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里,散文多是激昂的,歌颂的,赞美的,以一种文艺战士的姿态书写着新中国的变化,却透露出内容空泛、笔法单一等缺点。尽管17年后的散文意识到了这一问题,题材开始发生转变,虽然不缺乏优秀的作品,但是大多数散文仍旧呈现出纤而无力,华而不实的现象。余秋雨的散文充满睿智与情趣,以《文化苦旅》为代表,其中读者看到的是对人性、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中华文明的深刻体察,不论是题材、格局,还是意境和表现手法,无不显示出大气。
第二,余秋雨散文具有人文性。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将人性关怀的视野投向了古代,而《霜冷长河》却将人性关怀面对现实社会。通过余秋雨平静而坚定的叙述,探讨人性关怀,对人性的关怀拒绝虚无和空洞,在点滴的生命中品味和思索,读他的散文,就像与一位智者促膝长谈。
第三,余秋雨散文具有历史性。历史永远是余秋雨散文中的一个重要题材。余秋雨对历史展开忧心忡忡的理性反思,将目光定格在那些性格不同、命运迥异的文人身上,他一方面保持学者本色,谨守史实的规范,另一方面,又竭力营造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他的散文中无处不在地体现出文化忧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