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新华日报演讲:中华文化最美是善和爱

时间:2021-08-31

  现在无论如何要面对的,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别的古文化都中断和灭亡的情况下,它能够惟一存在并“活”到了今天,其原因何在?这是我们每个中华文化的参与者都应该关注的大问题。

中华文化“长寿”的三个“智慧”

  我在年纪已经不轻的时候到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考察,就是想弄明白他们的古文明是怎样走向灭亡的。伊拉克的巴比伦王朝、幼发拉底河文明不得了,为什么沦亡了?还有埃及,比中华文明都早,为什么就灭亡了?要好好找找原因,这是文化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活到今天的原因,有没有可能支撑我们继续“活”下去,并活得比人家好?我们的中华文化是“真活”,不是“假活”。别的古代文明所有的古文字都看不到了,而我们孔子、孟子的书你随便翻开看,现在还琅琅上口。中华文化真的活着,这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入口点”。在我看来,中华文明之所以代代相继,有三个“智慧”:

  一是中华文化不喜欢远征。这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的根本区别。中国人知道熟土可依,远土不亲;知道家人思聚,故乡难离;知道胜败无常,祸福不永——这一些,都出自于文化心理。相比较之下,古巴比伦文明、古波斯文明、古埃及文明,都在远征中湮灭,甚至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希腊文明的嫡传者亚历山大的远征也是如此。中国古代的不远征思维,使中华文化避免了这种灾难,保证了“长寿”。

  二是中华文化不喜欢极端。不喜欢极端,最早是从农耕生态四季轮回中产生的共识。这种农耕共识,提炼、升华成《周易》、《老子》和“中庸之道”,根深蒂固。“中庸之道”在所有的极端中找到了一个交集点、合适点和恰当点,在这个交集点上,处在极端状态的人都在我们的关爱之下。“中庸之道”也就产生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延续至今。